DC娱乐网

基础教育资源如何配置——学习“十五五”规划建议体会之二

未来五年,基础教育资源如何配置。最近学习了“十五五”规划建议,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指出:“
未来五年,基础教育资源如何配置。最近学习了“十五五”规划建议,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规划建议。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配置资源,有效控制规模性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在“十五五”期间就读的小学人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据网络搜索相关数据,2020年出生1202万,2021年出生1062万,2022年出生956万,2023年出生902万,2024年出生954万人。分别对应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0年入读小学。 2017年-2022年出生的人口分别对应“十五五”初中入学人数,2017年出生1723万,2018年出生1523万,2019年出生1465万,2020年出生1202万,2021年出生1062万,2022年出生956万。 从上述 出生人口和入学人口数据来看,总体入学人数呈下降趋势。 那么,基础教育资源如何配置?如何适应人口变化呢? 一是合理学校规划布局。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要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每 1-2 万常住人口设置 1 所小学,每 2-4 万常住人口设 置 1 所初中。”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同时,农村中年轻人减少的速度快,学校萎缩的速度就快。这就要科学评估人口流入地的人口规模,合理新建学校,适应人口流入的需要。 二是严格实行“四统一”。即“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保证县域内城乡学校办学标准统一。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学校的建设标准、教师配备标准、经费核定标准、教育装备配置标准必须统一。保证优质均衡,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乡村人口集中地和城乡结合部,可以适当布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乡镇初中、小学生源萎缩快的地区,可以在乡镇初中的基础上,设置小学部,优化教育配置,成为九年制学校。在城市老城区,人口老龄化趋势也很明显,也可以整合中小学资源,配置九年制学校。 四是适应小班化教学的需要,扩大小班化学校规模。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对于生源流入地明显的地区,这个要求还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生源流出地地区,要主动适应学龄人口流出的趋势,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可以按照30人甚至20个人左右的标准编班。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路径,提升小班化教学质量。 五是办好小规模学校。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山区,不能因为学生数减少,而把学校一撤了之。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是人口集聚地的心灵之乡,具有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必须要办好小规模学校。要加强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指出,”“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要重视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配备,骨干教师的比例要增加。特别是要有一定比例的年轻教师,以增强学校的活力。 六是要办好复试班。一些偏远地区,人口少,离城镇遥远,学校规模小。比如有的学校只有三、四十人。初中可以集中到城镇住校求学。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还是要就近入学。对于这样的小学,可以采用复式教学,开办复试班。教育系统要加快复式教学的研究,提升教师驾驭复试班教学的能力。 未来五年,是入学人口变化很大的五年。我们必须要提前进行谋划,科学研判人口发展趋势特别是入学人口发展趋势,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从容应对新形势到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