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未能在 9 月 30 日的截止期限前通过临时拨款法案。
10月1日,公职人员被迫进入无薪待岗状态,航空管制塔台竟出现长达六小时的空岗真空,护照办理系统全面瘫痪,全国航班延误数量突破四千架次 —— 这些绝非 “暂时性困扰”,而是国家运转底层架构正在崩解的铁证。
这本该是例行公事的程序性操作,如今却沦为两党相互倾轧的政治角斗场。
七十五万名联邦雇员一夜之间坠入无薪休假的困境,国家公园的铁栅门将游客拒之门外,史密森尼博物馆内不见往日客流,国务院的护照办理窗口更是彻底关停。
有海外留学生在社交平台发文诉苦,签证申请材料卡在审批系统中进退不得,连补充材料的渠道都无从寻觅;某个家庭筹备了半年的欧洲旅行计划被迫取消,只因护照更新流程完全停滞。
这些并非孤立的个例,而是停摆浪潮对普通人生活的直接碾压。

最令人揪心的危险信号,来自航空管制体系的异动。
伯班克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岗位出现连续六小时无人交接的空档,全美范围内的航班陷入大规模延误的混乱局面。
这绝非简单的管理疏漏,而是关键基础设施在毫无防护的状态下 “裸奔”。
空中交通管制员群体本就长期面临人手短缺的困境,在高压工作环境中再叠加停摆带来的不确定性,整个系统的抗压韧性已濒临崩溃的临界点。
联邦空管员工会主席尼克・丹尼尔斯直言不讳:“现在大家连正常开展工作都快成了奢望。”
这句话没有半分夸张,字字都是不加修饰的残酷现实。
白宫此次的应对姿态,彻底颠覆了以往政府停摆的常规逻辑。
特朗普政府不仅拒绝在预算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反而借机启动了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白宫预算办公室已向各联邦部门下发指令:立即启动 “RIF”(人员精简)程序的筹备工作。
这绝非出于财政紧缩的考量,本质上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清洗。
裁员标准明确定位为 “与总统施政优先事项不符” 的岗位 —— 换句话说,政治立场的忠诚度已然凌驾于专业能力之上。
国务院早在 7 月就已裁撤 1350 名员工,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则将一万人列入待裁名单,全年联邦系统已流失约六万名雇员,而最终的裁员目标更是高达八十万个岗位。
这种操作正在一步步摧毁公共服务的专业根基。
疾控中心的流行病监测网络、环保署的水质安全分析流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体系,全都依赖长期积累的专业经验与数据延续性。
一旦这些经验丰富的雇员被扫地出门,新人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填补形成的知识断层。
有前联邦雇员透露,其所在部门一位任职三十年的资深专家被裁后,接手的新人连历史档案的索引系统都无法熟练操作。

这绝非所谓的效率提升,而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的 “系统性失忆”。
停摆还切断了经济运行的 “神经传导信号”。
10 月份本该按时发布的就业数据报告、消费者物价指数等核心经济指标全部陷入停滞。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因此失去了关键依据,金融市场彻底陷入 “盲目飞行” 的状态。
黄金价格一路飙升至历史峰值,投资者用实际行动选择避险资产,表达对市场前景的担忧。
高盛的经济模型测算显示,政府每停摆一周,GDP 增速就会下滑 0.15 个百分点。
这还仅仅是常规停摆带来的直接损失。
叠加大规模裁员的冲击,最终的经济损失只会呈现指数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