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正式对中国团体游客启用便利入境政策,只要三人及以上组成旅行团,即可无需签证直接进入韩国境内,最长可停留十五天。
这一政策落地后,携程等旅游平台的韩国团队游订单立刻出现爆发式增长,首尔明洞商圈的化妆品店前排起长队,弘大附近的特色餐饮店座无虚席,两大核心商圈的销售额在短短数日内便呈现显著上涨态势。
中韩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也随之变得频繁起来,韩国游客 “周五下班飞中国” 成为社交平台热梗,中国游客则热衷于打卡韩剧拍摄地,双向交流的暖意日益浓厚。
然而这股象征着两国关系回暖的暖意尚未持续两周,一盆冰冷的政治冷水便迎面泼来。
韩国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突然抛出了一份名为《三购防治法》的立法提案,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在韩中国公民。
这份法案充斥着针对性的指控,不仅宣称中国公民存在 “滥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炒作首尔房价” 的行为,甚至毫无依据地将刚刚实施的团体免签政策与 “公共安全风险加剧”“传染病跨境扩散” 等问题强行捆绑。

这些缺乏实证支撑的说法,却堂而皇之地以正式立法提案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舆论哗然。
即便是韩国本土的媒体与政界人士,也对这种明显的排外言论难以容忍。
总统李在明在公开场合怒斥此举是 “砸自己饭碗的自残行为”,直言这种做法会严重损害韩国的国家利益。
《东亚日报》更是在社论中明确指出,国民力量党相关言论已经越过了理性讨论的红线,正在煽动不必要的对立情绪。
牵头提出法案的国民力量党议员金恩慧却依旧固执己见,在国会听证会上坚称中国籍参保者正在 “拖垮韩国的医保体系”,试图为自己的提案寻找支撑。
但韩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立刻对这一说法进行了直接反驳:2024 年全年,在韩中国籍参保人缴纳的医保保费总额达到 9369 亿韩元,而实际领取的医保福利仅为 9314 亿韩元,不仅没有造成负担,反而净贡献了 55 亿韩元的盈余。
这清晰地表明,中国籍参保者并非韩国医保体系的拖累,反而是正向的财政输入。

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 3 月多家韩国媒体曝光的一则消息显示,韩国健康保险公团曾人为篡改相关统计数据 —— 将中国参保人实际创造的 365 亿韩元医保盈余,恶意计算为 640 亿韩元的赤字。
这高达一千多亿韩元的 “误差”,不仅数额巨大,更关键的是误差方向完全颠倒,精准地将盈利扭曲为亏损。
共同民主党发言人黄靖雅在记者会上愤怒地质问:“拿着故意篡改的假数据煽风点火,误导公众认知,这不是欺骗民众是什么?”
所有迹象都表明,这种数据操作绝非偶然的技术失误。
误差精准地指向中国籍这一特定群体,并且恰好服务于国民力量党炒作 “外国人威胁论” 的政治议程,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单纯的疏漏。

众多韩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质疑:“这分明是系统性的误导行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而法案中另一个核心指控 ——“中国炒房团推高首尔房价”,同样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中央日报》发布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美国人在首尔持有公寓数量达到 5678 套,高居外国人持有量榜首;中国人虽然排名第二,但数量与美国人相差悬殊,根本不具备影响整体房价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民在首尔的购房行为主要集中在九老区、衿川区等中低端住宅区域,且绝大多数是用于自住的刚需购房,并非投机性投资。
反观江南区、瑞草区等首尔核心高端住宅市场,美国人持有量高达 1028 套,而中国人仅持有 159 套,两者差距超过 6 倍。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首尔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根源从来不在外国人。
本地大型财团长期垄断土地供应、国际投机资本持续推高资产价格、宽松的信贷政策不断助长市场泡沫,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才是导致房价问题的真正症结。
将房价上涨的责任甩给在中低端区域自住购房的中国公民,本质上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