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我开始怀疑现有生活的意义

亦瑶谈文学 2024-03-03 00:27:26
梭罗在书中写道: “我已经明白,zui快的旅行方式是步行。我对我的朋友说,假定今天我们来比赛谁先到那里。路上的距离是三十英里,车费是九十分钱。那差不多是一天的工资。我记得当时修这条铁路的工人每天只能挣六十分钱。好啦,我现在徒步出发,晚上就能走到那里。我曾经以这样的速度走了整整一个星期。而在我赶路的时候,你要先赚取车费,假如你运气足够好,能及时找到工作,那么到了今天半夜或者明天某个时候,你也能抵达那里。今天的大部分时间你并没有在去往费奇堡的路上,而是在劳动。所以就算铁路通遍全世界,我想我也会走在你前面;至于看看乡村的风光和诸如此类的体验,你肯定是与之无缘的。” 这大概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穷游”,梭罗以徒步的方式,进行着一次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我们,因考虑到费用、时间、住宿、饮食,甚至穿着等各方面,并且还越来越在意出行的舒适度;因为这些,我们将自己的旅行一次又一次地往后推延,甚至消失在“计划表”中。 因而,在读到梭罗的这段话时,我脑袋嗡地一声“炸开”——因为我们就是他笔下的那群人——“人生中zui美好的阶段用来赚 钱,以便能够在人生中zui没有价值的阶段享受一点值得怀疑的自由。” 于是,我开始不住地想,等年老时,我会不会无限后悔,自己没有放下一些无谓的欲望而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生活呢? 然而,即使是梭罗的这段话深深地触动着我,我依旧无法果断地放下绝大部分的欲望,去过那种“无欲无求”的生活。我没有勇气放弃,也没有勇气选择,只敢随波逐流,在自认为安 全的、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人生轨道上向前走着。 有人说,梭罗是太过佛系的、懒惰的、甚至是消极避世的。而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过着令自己zui舒心的生活。他是有勇气的,亦是能吃苦的,他比我们都勤劳而有智慧。毕竟,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吃不了徒步的苦,亦过不了梭罗那种清心寡欲的“苦日子”。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为了不过上那种苦日子,却被困于当代生活中无形的规则里,过着这种绝大部分人的“欲望”难以实现、也没有自由的苦日子。因而,一时间,我开始怀疑现有生活的意义。 到底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呢? 这一刻,我想到了许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