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一旦启动,就会随时留下一点儿痕迹”
亦瑶谈文学
2024-03-05 00:06:41
📖书名:聆听父亲
✍️作者:张大春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作者写下的是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读后才发现,这是一位父亲向未出生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讲述。关于命运、诞生、自由……关于人生在世会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
他以家族史串联起记忆碎片,将他的人生认知和体会,一丝不苟地“讲”给了未出生的小生命。字里行间溢满的,是回忆倾覆时他的情绪再现,以及对孩子的真挚的爱。
他说:“生命一旦启动,就会随时留下一点儿痕迹。”一如大家族里的那些长辈——曾祖父、曾祖母、大大爷、六大爷……以及“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都为家族史添上了重彩的一笔。大概作者也期盼着欣赏,自己孩子将留下的每一处痕迹。
全书是以张家五代人的“痕迹”,和作者的记忆碎片构建起来的漫长而深沉的讲述。其中,令我记忆zui深刻的有两件事:
“我父亲逃家到堤口庄,一进屋差点儿碰了脑门子,他(滕文泽)则正蹲在屋里编爪篱,说:‘七爷碰垮了这房,俺又得睡坟地去了。’‘你是滕妈 的儿子吧?’我父亲看着他,笑说‘是文泽哥么?’
‘七爷。’滕文泽虾腰打了个千儿。我父亲闪身避开,道:‘少来这套,咱们就交不上朋友了。’”
就是这一个侧身,滕文泽用了一生去铭记,因为那是父亲给予滕文泽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有时候触发一段深厚友谊的部分,并非是舍命全交的伟大,而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部分。
另一件事是:每天晚饭后,父亲都会翻出书来,用自己幽默的方式,将作者带进迷人的故事里,引到睡梦中去。(我想,就算是当下这个社会,恐怕都鲜有父亲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小事情”,使得父亲的形象,在作者与我的心里渐渐高大起来。
聆听父亲,不仅仅是未出生的孩子对作者漫长诉说的聆听,还是作者在回忆中一遍遍重新看见父亲,用心聆听父亲的过程。而书前的我们,也在成长与自我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了父亲。懂得了他们的严厉与缄默。
正如作者写下的那样:父亲是常用力隐藏情感的人。他一直希望我是个活泼、开朗、正直而宽厚的人,但是他从来不寄望我是个能充分表达情感的人。
他的父亲如此,中国绝大多数的父亲如此,他们用不善表达的爱意,辛劳地养大了自己的孩子。却只有在逐渐老去的过程中,才能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与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