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感受一下鲁迅笔下的镜头感吧
亦瑶谈文学
2024-03-05 00:48:04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作家即使你不喜欢,但心里依旧清楚他确实是个大牛。我学生时代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大概由于背课文的缘故,所以作品连同作者,我都无比抵触。现在想来真是后悔,我迟了那么多年,才发现先生的光辉~
可以说,鲁迅的文章,不管在哪个年纪读,你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正如这一次,我再一次感受到他作品内里的冲击的同时,也从他的笔下,看见了巨精彩的镜头感。
我看到人物如何走进画面,故事如何开场,景色呈现何种氛围。在他的文字里,我仿佛在看电影一般,目光跟随摄影者的镜头移动而移动。
比如读书时,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过的,孔乙己如何“排”出几文钱再到如何“摸”出几文钱,两个字的绝妙之处,感觉可以拿出来讲两个小时了。彼时并不懂,如今读起来真是拍案叫绝,仅仅两个字,就将孔乙己的巨大落差写到详尽。目前,怕是找不出第二个鲁迅了~
而今我再读到老栓去给小栓买“yao”时的这段描写: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条灰白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我实在无法不赞叹,这种从暗到明,从环境聚焦于人物的过程,大概也只有鲁迅先生才能在着墨如此少的情况下,仍将“镜头”由远及近的“拉动”感,描写地如此清晰与不留痕迹了吧。
因对文字超高的把控能力,鲁迅先生将文字变成画面,将故事“变成真实”,而后把我这位读者“欺骗”。学生时代,我曾一度坚持认为书中的“我”,就是鲁迅,即使是在老师指正之后,我依旧半信半疑。因为,他真的写得太真实了,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即使是这个年纪的我,再一次读完《故乡》与《祝福》,还有《孔乙己》《阿Q正传》之后,我依旧感觉鲁镇是确实存在过的,迅哥儿、闰土、孔乙己、甚至是阿Q,他们也都真实地来过这世界……
于是,我又想起余华所说的:鲁迅一出手,就是中国现代文学跳得zui高的那根标杆。
我真的,无比赞同这句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