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52年,一位北大教授在街头遇到了个卖字画的女人。他随手拿起一幅瞧瞧,没

牧童的娱论 2024-09-27 10:13:22

北京,1952年,一位北大教授在街头遇到了个卖字画的女人。他随手拿起一幅瞧瞧,没想到眼前一亮——真迹啊!教授心里乐开了花,赶紧掏出3块钱买下来。 信源:中国收藏家协会网站 关于“《蒙古族通史》详解成吉思汗画像的诞生”的报道 1952年的北京,街头依旧弥漫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气息。灰砖绿瓦,沿街小贩和商铺琳琅满目,街边的人们穿着朴素,步履匆匆。 走在北大附近的教授史树青刚从图书馆归来,头上顶着一顶旧毡帽,手里还攥着几本厚重的史书。 他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文物学者,对古籍善本和文物极为精通。那天,凉风吹起他的衣角,他漫无目的地在胡同中散步。 拐过一条幽深的小巷,史教授忽然被一处街摊吸引了目光。 这个摊子上零散地摆着几卷古旧的书画,一名中年女子坐在摊后,身穿素朴的旧棉袄,双手有些粗糙,显得岁月沧桑。 她低着头,神情中带着几分羞怯,似乎并不习惯在这样喧闹的街头做生意。 史教授的眼睛瞬间被摊子上的一幅卷轴吸引住了,那幅画的边角微微卷起,露出一角褐色的画纸,隐隐可见上面勾勒的粗犷线条。 “这是什么画?”史树青好奇地问。 女人抬起头,声音轻微,但带着一种无奈的忧伤:“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是成吉思汗的画像……我叫崔月荣,家里遇到困难,不得不出来卖这些老东西。” 史树青听到这话,心里一动,蹲下身去,伸手轻轻打开那幅卷轴。只见画中一位威风凛凛的成吉思汗,眉目锋利,双目如炬,似乎能透过画纸直视人心。 画风古朴大气,线条间流露出一股苍劲有力的气息。史教授越看越觉得不凡,手指轻轻抚过画纸的边缘,突然间,他的目光停留在画角的一个印章上——这是崔子忠的印章! 崔子忠,这个名字瞬间在史教授的脑海里翻腾起来。他是明末著名的画家,尤其以山水画和人物肖像画闻名。 史树青的心跳加速,眼前的这幅画很可能是崔子忠亲手所作的真迹!他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如果这幅画真的是崔子忠的作品,那它无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他抬起头,认真地看向眼前的摊主崔月荣。“你说这是你祖上传下来的?”史教授语气中多了几分郑重。 崔月荣点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是的,这些字画都是我祖上崔子忠留下来的。 我家曾是书香门第,但这些年家道中落,父母去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拿这些祖传的宝贝出来换些钱,勉强度日。” 听到这里,史教授感到一阵心酸。他明白崔月荣家中的困境,更深知这些字画的珍贵。 于是他没有犹豫,赶紧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块钱,递给崔月荣:“这画我买了,三块钱,您看可以吗?” 崔月荣看着史教授手中的钱,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这幅画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件古董,而是她祖辈传下来的珍贵遗产。 可生活的艰难迫使她做出选择,最终,她缓缓点了点头,接过了钱。 史树青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好,藏在怀里,心里却止不住地欢喜。他知道自己刚刚得到了一个稀世珍宝,而且这个宝贝不仅仅是个人财富,而是整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几天后,史教授带着这幅画来到了国家博物馆,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他将画呈递给了博物馆的专家们,博物馆里的文物鉴定专家们纷纷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这幅成吉思汗的画像。 片刻的沉寂后,专家们开始低声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所有人的表情从疑惑逐渐变成了震惊和欣喜。 最终,一位资深的鉴定师抬起头,满脸惊叹地说道:“这是崔子忠的真迹!难以置信,这么珍贵的历史文物竟然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听到这话,史树青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的心愿达成了。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个人收藏的宝贝,而是一件应当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珍贵文物。 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幅画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并在捐赠仪式上郑重其事地说道。 “这幅画是我从一位善良的摊主手中所得,我无法独享这件文化瑰宝,它应当归于国家,由全体人民共同珍藏。” 从那天起,这幅成吉思汗的画像被妥善保存,成为国家博物馆的一件重要藏品,供后人瞻仰。#说TA##八卦手册##正能量##生活#

0 阅读:7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