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一件天赋,那你就是没有。
产品经理最火的 2015,2016 年,那时许多创业者迷信自己距离成功,就差一个牛逼的产品经理了。我虽然不成功,但做出来产品的创新度和用户口碑都很好,所以经常有人找我推荐 “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
而我既不社交,那时候的确好的产品经理也少,我的回答总是 “没得推荐呢亲”。
有次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的,印象里是运营合伙人,不太自信地问我,那你觉得我这样的,我对产品挺感兴趣的,你觉得我有产品天赋吗,有机会自学成为好的产品经理吗?
我叹了口气回答:没有。
你这么问,那就是没有。
因为一个有产品天赋的人,不会问别人自己有没有产品天赋,你这时就应该跟我兴致勃勃地聊起来,哪些产品的创新度很好,哪些产品的设计感很好,哪些产品的市场角度找得很好。哪怕你不懂产品经理每天干什么,你也可以跟我畅谈把玩这些产品的体感。
把玩产品,不需要专业环境,只需要朴素的热情。而朴素的热情是天赋的必要组成部分——天赋的含义之一,就是很容易从某件事情中获得正反馈。
第一代互联网人,包括第一代产品经理,很多都是网瘾大,喜欢体验各式各样的产品,因此而入行。如果在体验过程中,还能有条理地分析产品的各种好处,坏处,你的天赋就显现出来了。
在互联网黄金时代,我面试产品经理,面试题必然有以下几道:
1、最近半年,你印象最深的新产品或新版本是?介绍一下印象如何。
2、从产品审美的角度,你最欣赏的几款产品是?为什么如此欣赏。
3、你每周必定打开超过一次的产品是?在什么场景下触发。
这些都是基础题,主要用于面新人,但面熟手也会顺便问问。
你说,这三个问题,哪一个需要产品工作经验?
如果回答不好,就别问别人自己有没有产品天赋了。所有的天赋都是无师自通,从 “玩” 开始的,不需要谁给你机会,谁给你指导,你自己就能玩得开开心心。如果你一个人玩不起来,不要怀疑,你没有天赋。因为没有人会拒绝 “好玩” 的诱惑,你玩不起来,只是因为潜意识里知道这不好玩。
玩起来未必有天赋,玩不起来一定没有天赋。
然后,不仅仅是玩起来,还要玩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比别人玩得更好,这时你会比较自信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不用问任何人,你知道 “我能”。多年玩这个的经验也带来了更扎实的底子积累。别人不见兔子不撒鹰,看不到收益就不愿意投入,而你很惊讶——什么收益?我抢着玩这个,玩得不亦乐乎,你们居然还要收益?咋的父母不给零花钱你们就不肯自渎吗?
这就叫天赋型选手。
其他人必须看见收益,等到有人培养自己,营造工作环境才愿意投入的时候,天赋型选手已经自娱自乐地投入许多年了。怎么比?没得比。
就像我 31 岁零基础转产品经理,不是因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很火(那时是边沿职业),而是我还在做门户内容总监的时候,主要的工作乐趣已经转移到了网易数码频道下面的摄影社区上,一门心思往社交网络的方向改巴改巴。这件小事根本不值得作为网易门户季度述职内容,因为占用了研发资源,对我的业绩贡献甚至是个负数,但我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