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真叫我们干成列强了!新加坡媒体最新爆料,中国不仅限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江卿曻 2025-07-18 09:17:56

坏了,真叫我们干成列强了!新加坡媒体最新爆料,中国不仅限制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出口,甚至还把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给限制了,说白了,咱们的这项规定是不允许“技术转移”,只能出口产品!   电池正极材料这东西,咱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国的产能占了全球的85%。宁德时代搞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能量密度比日本松下的高15%,成本还低20%。以前咱们还卖技术授权,韩国LG、三星都买过。现在不行了,想买技术?门儿都没有。只能买现成的正极材料,价格还得咱们说了算。   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更要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中国的纯度能做到99.999%,美国最多到99.99%。这点差距,就让美国的精密仪器始终比咱们的差口气。还有电解铝的“惰性阳极”技术,中国能把能耗降低15%,碳排放减少30%。澳大利亚有铝土矿,可没这技术,炼出来的铝成本比中国高一大截。现在这技术也不对外转让了,澳大利亚只能把铝土矿卖给咱们,再买咱们炼好的铝锭回去。   这政策一出来,欧洲车企先慌了。德国大众的电动车型,电池正极材料80%靠从中国进口。他们本来想在德国建个正极材料厂,找中国企业谈技术合作,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大众CEO在财报会上抱怨,“原材料成本涨了30%,全因为拿不到中国的技术”。这话听着委屈,实则是没辙。谁让他们自己的技术跟不上呢?   美国更急。美国能源部拨款20亿美元,想搞自己的稀土冶炼厂。找了中国的工程师,开出年薪百万美元的价码,愣是没人去。不是不心动,是不敢动。中国对核心技术人员有竞业限制,谁敢跳槽,不光要赔天价违约金,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美国最后只能从缅甸进口粗炼的稀土,纯度不够,还得高价请中国专家去指导提纯,这脸打得啪啪响。   咱们这么干,不是故意刁难谁。以前吃够了技术卡脖子的亏。芯片制造设备、航空发动机,人家就是不卖给你,不转让技术。现在咱们在这些领域有了优势,当然得护好自己的家底。商务部发言人说得明白,“这些技术是中国企业几十年研发的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天经地义”。这话没毛病,谁的孩子谁不疼?   只能出口产品,好处显而易见。咱们的正极材料卖得再贵,他们也得买。因为全世界就咱们能稳定供应。去年电池正极材料的出口价涨了25%,宁德时代的利润反倒增加了40%。这种“技术垄断”带来的甜头,以前只有美国、日本尝过,现在轮到咱们了。   东南亚国家也挺郁闷。越南想搞锂电池产业链,找中国企业援建。中国企业说了,厂房可以建,设备可以卖,但核心的制备工艺得由中国工程师操作,越南人只能打打下手。越南工贸部的官员私下说,“这跟给中国打工没啥区别”。可没办法,谁让自己没技术呢?   这种政策,其实是国际通行的玩法。美国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比咱们严多了。荷兰ASML的最先进光刻机,就是因为美国施压,至今没卖给中国。咱们现在不过是依葫芦画瓢,他们却跳脚骂娘,这双标玩得够溜。   当然,这也倒逼咱们自己继续创新。电池正极材料,中科院已经在研发下一代的“无钴材料”,能量密度还能再提20%。稀土冶炼,咱们又搞出了“全生命周期回收”技术,能把废料利用率提到95%以上。技术这东西,不进则退,咱们可没打算躺在功劳簿上睡觉。   说咱们成了“列强”,有点言过其实。但这种对核心技术的保护,确实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腰杆更硬了。以前是“中国制造”,现在要的是“中国智造”。技术在手,说话才有分量。那些想卡咱们脖子的国家,现在该尝尝被卡脖子的滋味了。这不是霸道,是实力说了算。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