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的赢球密码。 背后那个男人,宫鲁鸣。 他不是在用一套固定的打法,而是看人下菜,把每个球员的潜力都榨干。这套用人哲学,很多管理者都没想明白。 对印尼,直接上张子宇碾压内线。打硬仗,就果断轮换,用体能和防守拖垮对手,逼出对方19次失误。王思雨、杨力维这些老将,体力都用在最关键的决胜时刻。 他对张子宇的使用更是点睛之笔。不只让她当得分利器,更引导她传球策应,向全能核心进化。三战52分20板,就是宫鲁鸣战术最直接的体现。 一个真正的好教练,就是一支球队最大的底气 这话听着热血,细琢磨有点瘆得慌。张子宇打印尼轰22分不假,可对面中锋才1米83,站着扣篮跟大学生打小学生似的,这也能叫“战术精髓”?真要这么神,去年奥运会打法国怎么不让张子宇首发?当时韩旭被包夹成肉夹馍,宫鲁鸣宁肯用李月汝硬扛也不换人,结果输9分崩盘——现在打亚洲弱旅重拳出击,算哪门子“看人下菜”? 榨干潜力?不如说透支老将。 王思雨小组赛场均打28分钟,杨力维带伤顶防对方箭头。打韩国第四节追分阶段,王思雨喘得弯腰扶膝盖,宫鲁鸣愣是让她撑满最后5分钟。赢了球夸“老将关键”,可王思雨都31了,杨力维34岁膝盖积水反复发作。巴黎奥运就在眼前,现在往死里用老将,真不怕重蹈姚明“30岁退役”的覆辙? 张子宇的“全能进化”更像赶鸭子上架。打新西兰那场策应传球3次失误,对手直接断球快攻。宫鲁鸣赛后轻飘飘一句“交学费”带过,转头又让她高位发牌。可现代中锋策应需要的是阅读防守、瞬间决策,不是硬塞任务就能开窍。约基奇练出传球靠的是欧洲联赛十年磨剑,张子宇连WCBA都没打过几场,指望她三个月变魔术师? 更深的隐患藏在数据背面。三场52分20板,张子宇篮下命中率79%——代价是全队为她降速,快攻次数比去年少一半。王思雨杨力维过半场就找张子宇,外线射手站桩等喂球。打韩国第三节,金维娜空位举手要球三回合,李缘硬是吊给被双人包夹的张子宇。这种“巨婴式进攻”,碰上澳大利亚的包夹轮转,怕是要被绞成渣。 宫鲁鸣的“底气”其实押注在危险天平上:左边摆着张子宇的逆天高度,右边堆着老将的残存油箱。中间那条脆弱的平衡木叫“千万别受伤”。韩旭上赛季在WNBA场均只打12分钟,回国家队立刻场均28分钟起步;张子宇300斤体重场场硬凿30分钟,队医赛前缠肌贴的手都在抖。这套玩法像在悬崖边飙车,赢十场弱旅抵不过一次重伤。 真正的名帅该干点脏活:日本女篮河惠麻身高1米72,靠一手39%的三分射穿欧洲队;塞尔维亚教练把老将布鲁克斯改造成防守尖兵。宫鲁鸣倒好,抱着“我有核武器”的思维,战术板写满“把球给张子宇”。打强队怎么办?2022年世界杯决赛就是答案:中国女篮被美国队跑轰冲垮,全场快攻得分2-28惨案。那时候的“赢球密码”,怎么突然失效了? 最该警惕的是造神运动。赢了球捧教练“用兵如神”,输了骂球员“执行不力”——宫鲁鸣亚洲杯弃用李梦时,可没见谁夸他“魄力”。篮球是十二个人的游戏,把胜负系于一人之智,比依赖球星单打更危险。别忘了,当年把姚明用废的也是“神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女篮主帅宫鲁鸣赛前说大话:称日本队打的很无能,结果两极反转,女篮亚洲杯半决赛,被
【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