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巡船撕下伪装,12艘快艇挂满雄风3导弹,号称专打解放军航母 那天晚上我一边刷着新闻,一边觉得背后有点发凉。台海又起波澜,12艘巡防船突然换了模样,满载导弹,直指解放军航母,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海上演练。7月16日,“万里舰”出现在台军演习画面中,引来媒体聚焦。 这艘平日打着“巡防”旗号的舰艇,突然亮出了导弹挂架。舰身两侧整整齐齐排列着双联装发射筒,左四组雄风2,右四组雄风3,硬生生把巡逻船变成了导弹平台。 这种改装,台军称之为“快速战术反应平台”,但岛内一些退役将领却直言,这更像是“自杀冲锋艇”。计划中的12艘舰船,理论部署192枚导弹,看起来气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 哪怕不谈实战,也要问一句:你真造得出这么多导弹吗?雄风3年产不过百枚,而今台船厂仅凑齐7艘快艇,真正能上阵的,还没一半。 更别说这批导弹本身的问题。台媒曾夸口雄风3飞行速度能达3马赫,射程飙到300公里。但查过资料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宣传数字。 真实情况是,2016年的误射事件暴露了它的底牌:低空飞行时连0.3马赫都达不到,基础型实际射程较宣传值大幅缩水。就这种性能,还敢叫板解放军航母? 有人说,这次是“以小博大”的典范,是“蚊子舰”咬“大象”的奇招。可如果说这是奇招,那就太低估对手了。解放军现在的海防体系,不是靠一层防线就能突破的。 海红旗-9B在远处布阵,红旗-16C守住中程,红旗-10则把近距离拦截织成密网。雄风3想突防?基本没戏。 再说那艘“万里舰”,看似威武,实则毛病一堆。双体船设计,平时跑得快,一遇上风浪就开始剧烈横摇。 舰体震动太大,连最基本的反潜作战都被取消。一艘导弹艇,没有反潜功能,没有防空系统,靠什么在现代海战中生存?你真以为,挂几枚导弹,就能变成“航母杀手”了? 台军现在的问题,不只是装备落后,而是根本没有作战准备的能力。这场演习,从7月9日开始,表面上是例行训练,实则步步升级。 解放军对台岛全境展开实战化封锁演练,海空联动、导弹预演,早就让台军心惊胆战。可在这种压力下,台军居然用这套演示来“回应”? 台湾当局当然懂这一点。他们不是不知道解放军的实力,也不是不知道雄风3的缺陷,但他们依然选择公开展示这些“快艇导弹”,就是为了一个字:撑。 撑住岛内民心,撑住外部援助,撑住美日舆论。可真到了战场上,这种撑法,能撑几秒? 更荒唐的是,这样的舰船计划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人力问题。岛内兵源紧张早已不是秘密,年轻人避役现象日趋严重,就连海巡系统都人手不足。 你有舰没兵,有导弹没人操作,这不是战斗力,是一场纸上演习。 更讽刺的,是岛内媒体对此的吹捧。什么“台版蚊式舰队”、“中华航母杀手”、“不对称反制力”,说得好听,听上去像是二战英雄故事。 但现实是,这些导弹一旦开火,就意味着全面摊牌。一旦摊牌,谁来收场?美军?日舰?还是靠所谓的“国际关注”?台海不是战场游戏,没人能玩第二次。 大陆的反应很明确。国防部早就警告,“以武拒统是绝路”。国台办也直言,“这是政治姿态,不具军事价值”。 解放军面对这些导弹艇,压根没改战术,因为不值得改。想想看,导弹速度不够、射程注水、突防能力也不够,真正能对解放军航母造成威胁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最危险的不是这些导弹,而是台湾当局的心态。他们已经不再是“防御性部署”,而是主动出击的姿态。 这种姿态背后,是彻底的破釜沉舟,是一场赌命的政治豪赌。他们赌台海不会真打,赌美国一定出手,赌大陆会顾忌后果。可万一赌输了呢? 一旦开打,台岛没有第二条退路,那些快艇也没有第二次发射机会。你要知道,战争不是演习,也不是电视剧。 解放军不会等你准备好,也不会在意你挂了什么导弹。战争打的是实力,不是口号,更不是宣传照。 现在看台海,已经不是风雨欲来,而是狂风暴雨扑面而来。这12艘快艇不是掀起波澜的利器,而更像是一把火柴,点在了一堆干柴之上。 点燃之后,烧的不会只是导弹艇,还有整个台海局势。 他们说这是“最后的震慑”,可这恰恰是“最初的崩盘”。你把导弹摆上船,就是把战争推到门口。 你说要打航母,就等于告诉北京: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北京听到的,不是你的准备,而是你的挑衅。 台岛的未来,不由几条快艇决定,也不由几枚导弹决定。真正决定未来的是理智,是战略,是底线。而现在的台当局,正在把这些东西,一件件地撕碎,扔进火里。 战争从来不是口水战打出来的。可一旦火药被点燃,就不会因为你后悔而停火。台海不缺导弹,不缺舰船,缺的是对战争后果的敬畏。 而这一次,那几艘拼凑起来的快艇,似乎正驶向了不可回头的方向。
台海巡船撕下伪装,12艘快艇挂满雄风3导弹,号称专打解放军航母 那天晚上我一边刷
养狗的一天
2025-07-19 13:29: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