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导体中报行情综合分析
(一)核心景气逻辑
1. 业绩强验证:30余家半导体企业中报预喜率超80%,AI算力芯片、车规芯片、工业物联网芯片构成需求“三驾马车”,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环节订单持续饱满,印证行业从周期底部复苏。
2. 市场分化显著:披露中报预告的半导体公司年内平均涨幅近15%,远超未披露标的,“业绩确定性”成为资金定价核心;5家绩优股股价下跌,多因短期情绪扰动导致估值错配,中报落地后修复潜力突出。
3. 产业趋势拆解:
设计端:AI芯片、车规芯片增速领先,受益“具身智能终端+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迭代;
制造端:28nm成熟制程满载,14nm良率突破95%,晶圆厂业绩随订单释放增长;
设备/材料端:刻蚀机、光刻胶、硅片等核心领域国产替代加速,政策与大基金二期加持下,设备商、材料商进入订单收获期。
二、半导体概念股梳理(按产业链环节)
(一)AI算力芯片(设计)
海光信息: AI算力芯片龙头,深度绑定国内云计算巨头,Q2 AI服务器芯片出货量同比增120% 。x86架构技术壁垒显著,自主CPU兼容成熟生态,支撑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中报预增超100% 。
寒武纪: 覆盖云端与终端的AI芯片全布局,B端大模型训练卡订单放量,C端智能终端芯片逐步落地。自研指令集打破架构依赖,中报预增50%+ 。
(二)通用/车规芯片(设计)
兆易创新: 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一,车规MCU突破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AI终端对NOR Flash需求激增,车规MCU在800V高压平台加速渗透,中报预增30%+ 。
韦尔股份: CIS芯片龙头,手机CIS市占率超25%,汽车CIS市占率超30% 。AI摄像头需求爆发,子公司豪威科技协同效应强化,中报预增25%+ 。
紫光国微: 特种芯片双轮驱动,军工、政务领域FPGA需求稳定,车规MCU新突破。自主FPGA架构打破海外垄断,中报预增20%+ 。
(三)晶圆制造(代工)
中芯国际: 大陆晶圆代工龙头,28nm制程满载,14nm良率超95%。AI服务器、车规芯片代工占比提升,全球第三大代工厂地位稳固,中报预增40%+ 。
华虹公司: 特色工艺代工优势显著,车规IGBT、MCU代工订单爆发 。差异化工艺路线避开高端制程竞争,中报预增35%+ 。
(四)先进封装(封测)
长电科技: 先进封装龙头,AI芯片封装订单激增 。全球第三大封测厂,技术覆盖2.5D/3D封装,中报预增30%+ 。
通富微电: AMD御用封测厂,AI GPU封装占比超40%,车规芯片封装同步增长 。CoWoS技术协同AMD迭代,中报预增25%+ 。
(五)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
北方华创: 半导体设备龙头,覆盖刻蚀、薄膜沉积、光刻等核心设备,12英寸晶圆设备订单同比增150% 。大基金二期重仓,中报预增50%+ ,设备交付进度决定业绩弹性。
中微公司: 5nm刻蚀机商用,AI芯片制造核心设备供应商,技术对标美国应用材料 。中报预增45%+ ,12英寸设备装机量是跟踪重点。
拓荆科技: PECVD设备龙头,12英寸晶圆厂装机量超500台,AI/车规芯片产线必备 。国产唯一供应商,中报预增60%+ ,进口替代速度超预期。
(六)半导体材料(关键突破)
安集科技: CMP抛光液龙头,12英寸晶圆厂渗透率超60%,AI/车规芯片产线放量驱动需求 。中报预增35%+ ,高端抛光液研发进展是看点。沪硅产业: 12英寸硅片量产,打破海外垄断,中芯国际、华虹等晶圆厂采购量激增 。中报预增25%+ ,12英寸扩产是长期逻辑。
南大光电: ArF光刻胶进入中芯国际验证,电子特气市占率超30% 。光刻胶打破日本垄断,电子特气绑定台积电供应链,中报预增30%+ 。
(七)功率半导体(新能源+工业)
士兰微: IDM模式功率半导体龙头,车规IGBT、MOSFET出货量同比增180% 。全产业链布局,中报预增50%+ ,8英寸功率芯片产线满载。
斯达半导: 车规IGBT模块龙头,绑定比亚迪、特斯拉,800V高压平台订单爆发 。技术对标英飞凌,中报预增40%+ ,模块集成化进展是看点。
新洁能: MOSFET龙头,消费电子+新能源双驱动,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突破 。中报预增35%+ ,高压MOSFET研发进度决定长期竞争力。
(八)传感器+特色芯片(AI感知)
睿创微纳: 红外传感器龙头,车载夜视、工业测温需求增长,AI视觉传感器新突破 。车规级认证齐全,中报预增25%+ ,民用红外芯片渗透率提升。
思特威: 工业+汽车CIS芯片龙头,机器视觉、ADAS摄像头驱动,HDR技术全球领先。绑定海光、特斯拉供应链,中报预增30%+ ,8K分辨率芯片量产是亮点。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