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去年,新加坡外交专家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

茉莉兔说国际 2025-07-19 15:03:20

“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去年,新加坡外交专家提醒中国:“中国近些年有一个最大的战略失误,那就是是疏远了美国商界,”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他看来,正是这份“疏远”,导致在中美关系紧张时,那些本应为中国说话的美国商业巨头们,却选择了集体沉默。   他还以一次会议举例,指责中国态度“傲慢”,不再像过去那样客气,而是强硬地宣称:“你们有你们的道路,我们有我们的道路。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   事实是中国对待美国商界的大门,非但没有关闭,反而越开越大,过去对外资限制颇多的金融等领域,如今已基本放开,华尔街的巨头们正加速在中国布局。   为了让外企留得安心,从减税降费到地方政府的“一站式服务”,各种便利措施层出不穷。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特斯拉,其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到投产,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这背后是中国政府一路绿灯式的支持。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节节攀升,产业链也大举迁入中国。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疏远”,那又该如何解释苹果、微软等公司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现实?这些事实本身,就在无声地反驳着“疏远论”。   既然中国的大门并未关上,那些曾经的座上宾为何变得沉默?答案或许不在北京,而在华盛顿,也在于时局本身的变化。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美国政府。近年来,华盛顿挥舞着关税大棒,以“国家安全”为名,公开施压美国企业与中国“脱钩断链”。   企业再大,也终究要听从本国政府的法令,面对巨额罚款和业务限制的风险,谁又敢轻易站出来替中国说话?   更何况,当美国军方高层都在渲染“中国十年内欲称霸亚洲”的论调时,这种政治高压早已渗透到了商业领域的每个角落。   中国市场本身也今非昔比,过去美国企业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几乎可以“躺着赚钱”。可是现在,中国本土企业迅速崛起,无论是手机、家电还是新能源汽车,国产品牌在技术和性价比上都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再是轻松的提款机,而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激烈战场。钱没那么好赚了,自然也就少了为之奔走呼号的动力。   至于那位专家提到的“傲慢”,则更像是一种错位观察。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实力相对受挫,而中国却加速崛起,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让美国产生了巨大的焦虑。面对美国在售台武器、操弄汇率、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拉偏架,以及后来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中国的反击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反应,却被轻易贴上了“傲慢”的标签。   真正的傲慢,或许是始终不愿将中国放在平等位置看待的心态,一旦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从中国身上轻松获利,便心生怨怼。冷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早已习惯了用实力定义规则,并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   两国的贸易规模远不止于此,美国的大豆、玉米可以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农民的收入更有保障,中国民众也能获得更实惠的农产品。   在高科技领域,如果美国的芯片和先进医疗设备能自由贸易,美国企业将获得巨大利润,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医疗水平也能迈上新台阶。   投资领域的景象可能更加壮观。美国企业在中国设立更多的工厂和研发中心,不仅带来技术和就业,也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中国资本和企业在美国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时,也不再会处处受阻,当商业的纽带足够坚韧,甚至可以成为政治的缓冲带。一个深度参与中国市场并获益丰厚的美国商界,自然会在美国政府制定极端政策时,发出更强有力的理性声音。   中美这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在这个紧密相连的地球村,生意往来和文化交流,是连接彼此最坚实的绳索。只要双方都能多一些诚意,少算点小账,多算点大账,总能找到一条共赢的路。   如果中美能在某个领域率先破冰,你觉得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最大的会是什么?

0 阅读:1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