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

探修説 2025-07-19 20:15:30

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岳飞他妈妈在他背后刻了四个字,他就能打仗了?如果他妈妈不刻字的话他就不往死里打了吗?这跟刻字有什么关系?” 阎教授这话乍一听挺唬人,可您琢磨琢磨,要是爱国真全凭天生自觉,那为啥从古至今,家家户户都要给孩子讲岳飞抗金的故事?岳母刺字的传说流传千年,难道只是为了凑个热闹? 您看那岳飞,出身农家,要不是他娘用绣花针在他背上刻下 “精忠报国” 四个血字,他哪能在金兵铁蹄下拼出个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威名?这刺字不是简单的皮肉之痛,是把 “家国大义” 四个字刻进了骨血里。就像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许他宰相之位,他却在《正气歌》里写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气节从哪儿来?还不是从小读圣贤书、听忠烈事养出来的。 阎教授举的范蠡、商鞅例子更有意思。范蠡帮越国灭吴后功成身退,为啥?因为他看透了勾践 “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的本性。商鞅在秦国变法,让 “赳赳老秦” 变成虎狼之师,为啥?因为秦孝公给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这恰恰说明,爱国不是无条件的盲从,而是建立在对国家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而这种认同,正是通过教育传递的。就像改革开放后,钱学森、邓稼先们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搞科研,难道是天生就爱穷山沟?还不是因为他们从历史中看到了国家自立自强的希望。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您看咱们航天团队,从 “东方红” 到 “嫦娥”,从 “神舟” 到 “天宫”,每次发射成功都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听着 “两弹一星” 故事长大,把 “航天报国” 刻进了基因里。再看边防战士,在喀喇昆仑高原用生命捍卫国土,他们的父母从小给他们讲的不是 “躺平”,而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些例子都证明,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洗脑,而是点燃火种。 阎教授说 “国家要值得被爱”,这话没错。但国家怎么变得值得被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教育中传承精神、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就像华为被美国制裁时,全国人民自发支持 “鸿蒙” 系统,这不是因为被教育 “必须爱国”,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科技突围的希望。这种希望,正是教育与实践共同浇灌出来的。 说到底,爱国是本能,更是选择。教育的作用,就是让人们看到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白 “我” 与 “国” 休戚与共。就像故宫里的每一块砖,单看只是石头,可当它们砌成紫禁城,就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把这些 “石头” 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该往哪儿去。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醉看月殇

醉看月殇

2
2025-07-20 05:47

因为它是大汗奸,不是中国人。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