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李小龙为张仲文做私人保镖时的合影,当时的李小龙初出茅庐,而张仲文已是邵氏红星,画面中张仲文挽着李小龙的胳膊,显得落落大方,而李小龙则显得有些局促。 张仲文,1936年出生于河北,英文名Diana Chang,是香港早期国语片女星的代表人物。她出身军人家庭,童年随家人迁往西安,躲避战火洗礼。15岁时,她嫁给一名空军军官,婚后育有两子,随夫定居台湾。1952年婚姻破裂,她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一度拮据。机缘巧合下,她被电影公司发掘,参演《永不分离》,在片中饰演一名无台词的护士,初次触电银幕。1954年,18岁的她加入台湾中影演员训练班,接受严格的表演训练,凭借努力和天赋,很快在《梅冈春回》《歧路》《碧海同舟》等影片中崭露头角,与穆虹并称中影双姝。1958年,亚洲影业公司邀她出演歌舞片《三姊妹》,她演唱的《叉烧包》成为经典,性感形象让她获封“肉弹”。1963年,她签约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正式成为邵氏红星,出演《少女潘金莲》《西游记》等作品,因洋气长相和火辣身材,被媒体誉为“喷火女郎”和“最美丽的动物”,甚至在美国被称作“中国的梦露”。她的银幕形象大胆奔放,深受观众喜爱。 李小龙,1940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文名李振藩,是粤剧名丑李海泉之子。童年在香港九龙度过,他从小接触片场,参演过《细路祥》等20余部影片,多扮演顽皮少年。1956年,16岁的他拜咏春拳大师叶问为师,刻苦钻研武术。1957年,他在香港校际拳击比赛中夺得少年组冠军,展现出过人的身手。50年代末,他尚未成名,仅以童星身份和初学武术的青年形象为人所知。1961年,他赴美求学,进入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与哲学,同时开设武馆教授咏春拳,为日后创立截拳道奠定基础。 1958年,张仲文事业如日中天,受邀赴美登台表演。她当时已是香港影坛的顶尖女星,名声远播海外,吸引美国媒体关注。为确保安全,她聘请了18岁的李小龙作为私人保镖。两人因演艺圈的共同背景,不仅是雇主与保镖的关系,还成为了朋友。一张流传至今的合影,记录了他们在美国的某次公开场合。张仲文身着黑色低胸礼服,挽着李小龙的手臂,笑容自信,气场全开,尽显邵氏红星的风采。李小龙则身穿深色西装,领带稍显歪斜,双手垂于身侧,眼神低垂,嘴角微扬,透出几分局促。这张照片捕捉了两人截然不同的状态:一个是光芒四射的明星,一个是尚未找到人生方向的青年。据传,这次美国之行中,李小龙曾为保护张仲文,独自面对四名歹徒。他凭借咏春拳的身手,迅速击退对方,展现了武术天赋。张仲文对此事颇为赞赏,两人因此建立更深的信任。 这张合影背后,是50年代香港电影圈的缩影。张仲文当时正值事业巅峰,她的每部影片都备受关注。《三姊妹》上映时,香港戏院门前排起长龙,观众为了一睹她的歌舞风采,不惜连夜购票。她的表演风格大胆,舞台上挥洒自如,无论是旗袍还是舞裙,总能吸引所有目光。而李小龙,当时只是香港街头一个爱打拳的少年,片场跑龙套,武馆练拳脚,生活简单却充满干劲。他在片场常被老演员调侃,却总是一笑而过,埋头练习拳法。他的咏春拳尚未成熟,但已初具雏形,拳风迅猛,招式简洁。两人因这次合作结缘,李小龙陪同张仲文出席活动,帮她提行李、安排行程,偶尔还一起跳迪斯科,默契十足。张仲文对他的武术天赋颇为欣赏,常在闲聊中鼓励他继续钻研。 张仲文1963年加入邵氏后,事业再上新台阶。她在《少女潘金莲》中将角色的娇媚与心机演绎得入木三分,片场导演频频称赞。1965年,她与德国商人塞法特结婚,婚礼在香港一间教堂举行,简单而温馨。1966年,她拍完《西游记》后宣布淡出影坛,选择以家庭为重,定居香港,育有一女。即便李小龙70年代成为国际巨星,她也从未借其名气炒作,对往事保持沉默,展现了低调的为人。李小龙1961年赴美后,在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教授咏春拳,吸引不少学生。他在训练中挥汗如雨,拳脚间木板断裂,逐渐摸索出截拳道的理念。1970年,他回港主演《唐山大兄》,影片票房打破香港纪录。随后《精武门》《猛龙过江》让他名震全球,他的武术风格刚猛凌厉,彻底改变了动作片格局。1973年7月20日,他在香港九龙塘猝死,年仅32岁,死因系低血钠症引发脑水肿,震惊影坛。 张仲文的银幕生涯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印记。她的“喷火女郎”形象,至今仍是香港电影史的经典符号。李小龙则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全球偶像,他的截拳道和电影作品影响深远。两人50年代的短暂交集,如同一帧老胶片,记录了香港电影的青春岁月。张仲文2019年2月15日在美国德州阿比林因多器官衰竭去世,享年83岁。她的离世让人感慨,那位曾在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女子,终究化作传说。
融不进去,就不要强行融入了!《酱园弄》香港首映礼,梁朝伟等明星来捧场,角落里却
【1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