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快充? 最近,遇到一件怪事,遇到一个直流充电桩,但插枪之后只有7kW。他就纳闷了:除了蔚来之外,还真有人会做出“直流慢充”来?
评论区也有人说:这不算慢充吧,因为确实是直流输出!
这句话暗含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也许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就是直流=快充、交流=慢充。 也正因为如此,大家遇到“直流慢充”时,就会觉得非常奇怪!
评论区还有人说:现在车基本都有直流口,所以不管快慢,直流充电桩都是未来的趋势!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图3,直流口和交流口挨在一起,长得不太一样,容易让人联想起Lighting线与USB-C线之间的区别,也是主要在于外观形态。
实际上,直流口与交流口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外观,而在于“充电机”的位置。 我们知道,城市中能获取的电大多是交流的,而锂电池得是直流才能充电,所以必须有一个“整流装置”,将交流电转成直流电,这东西就叫做“充电机”。
如图4,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充电机的位置(红框内):
- 直流充电:充电机处在枪头之前,由桩端来提供,因为车外的场地空间、散热条件都比车内更好,所以有可能做到更大的功率上限。
- 交流充电:充电机处于枪头之后,由车端来提供,也就是OBC(Onboard Battery Charger)。车内的空间、散热都受限,整车成本也要考虑,所以现在一般只提供7kW的交流充电机。
此时我们再看一下黄色文本框,也就是充电口的位置。直流充电机在车外,枪头处就已经变成了直流电了,所以被称为“直流充电”; 交流桩本质上只是一个“开关装置”,并不具备整流功能,枪头处依然是原汁原味的交流电,所以被称为“交流充电”。
整个流程中,最贵的就是充电机,功率越大就越贵。7kW的OBC和DCDC集成在一起放车里,依赖汽车大规模制造的优势,成本大概也就千把块;满足它只需要交流桩,本质上只是一个开头,省点花小几百就给你攒一个,成本大头其实是走线成本和安装成本。
直流桩就没这么幸运了,它不仅是一个开头,还要承担着整流的重任。一个靠谱的7kW家用直流桩,闲鱼去淘也得3000块左右(带安装),批量采用成本怎么说也得1000元以上吧?
咱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直流充电桩都是未来的趋势吗? 对于7kW这种小功率场景来说,明显还是交流桩更划算一些,直流桩的成本高太多了! 再说了,咱们车里大多都有一个7kW的车载充电机,你再造一个7kW带充电机的直流桩,这不是太浪费了吗? 直流充电新能源大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