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韩国人亲口说出来,很多人还不敢相信,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居然是这么一番看法! 最近韩国媒体《韩民族日报》一篇文章掀起波澜,标题直接喊出 "现在是韩国要追赶中国的时候了"。一位在中国工作的韩国制造企业员工更是直言:"如果韩国企业在中国都混不下去,那在国际市场上就更没戏了。" 这位员工原本以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国货是出于爱国情怀,但实际接触后发现,中国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非常理性,更注重性价比。中国在手机、汽车等尖端产品方面取得的进步,让其他国家的产品很难与之竞争。 比如中国的电动汽车,智能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驾驶过程中只要问一句 "那是什么建筑?" 汽车的内置人工智能系统就会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解释。这仅仅是中国技术进步的冰山一角。 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韩国《朝鲜日报》援引韩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数据报道,2025 年第一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萎缩 0.246%,在已发布数据的全球 19 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垫底。国内政治动荡、消费疲软与外部不确定性共同拖累了韩国经济。 在科技领域,韩国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韩国绝大多数半导体技术已被中国赶超。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技术领域,韩国为 90.9%,低于中国的 94.1%;在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韩国为 84.1%,不及中国的 88.3%。 面对这种情况,韩国企业开始积极调整策略,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建设的闪存芯片工厂,产量最高可达每月 25 万片晶圆,是全球单个产能最高的 NAND 工厂,约占三星电子 NAND 总产量的 40%。现代汽车公司瞄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北汽投资签署增资协议,助推北京现代全面向智电产品转型。 韩国的中小船舶配套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市聚集了近六成的中小船舶配套企业,部分企业把船体制造等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零部件生产完成后再送到韩国组装,以此提升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一家韩国船舶设备公司向中国的出口额约为 240 亿韩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 30% 左右。 韩国政府也在积极行动。为增强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李在明总统已提名多位前商界人士担任贸易和科学部长官。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上半年,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约实现 1279 亿美元,尽管同比有所减少,但两国在贸易结构和投资需求等方面存在相当高的互补性。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一位韩国经济官员所言:"韩中经贸关系的厚度,决定了韩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高度。" 在这种战略认知下,韩国正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两国合作向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健康医疗等未来产业纵深发展。 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与调整,反映出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在技术实力、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 韩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这已经成为韩国经济界的共识。未来,中韩两国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各国网友吐槽韩国申遗:韩国网友:这是恶意报复我们,韩国的文
【106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