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报道,日欧领导人会晤将会签署联合声明,该草案里说,“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和

江卿曻 2025-07-20 12:18:02

日本媒体报道,日欧领导人会晤将会签署联合声明,该草案里说,“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和中国经济胁迫的威胁”,双方计划启动“日本-欧盟竞争力联盟”,有志于携手领导“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并在经济安全、贸易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也就是说,日欧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经济联盟,并独立于在中美经济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草案针对美国的措辞非常谨慎,却给中国扣上了“经济胁迫威胁”这个政治标签。   日欧这回搞的“竞争力联盟”可真是把双标玩出了新高度。一边喊着要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秩序”,一边却偷偷给中国扣上“经济胁迫”的帽子,而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只敢轻描淡写提一嘴。这操作,明摆着是想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另起炉灶,可问题是——他们真能玩得转吗?   先看看这份联合声明的猫腻。草案里针对美国的措辞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只说“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连个负面形容词都不敢加。可一到中国这儿,立马就变成了“中国经济胁迫的威胁”,直接甩过来一顶政治大帽子。这种差别待遇,连路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小心思:既不敢得罪美国爸爸,又想拉帮结派对付中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嘴上说着“不与任何国家对抗”,可这声明草案的字里行间,分明是把中国当成了假想敌。   要说“经济胁迫”,真正的高手可是美国。从特朗普时代的钢铝关税,到拜登团队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哪一招不是逼着盟友选边站?日本汽车产业被美国加征25%关税时,怎么没见欧盟跳出来主持公道?现在倒好,日欧抱团取暖,却把矛头指向中国,这剧本写得也太不走心了吧。   更讽刺的是,这个所谓的“竞争力联盟”,本质上就是在抄中国作业。中国搞“一带一路”时,西方天天嚷嚷“债务陷阱”。现在日欧要联手搞基建投资,立马就包装成“高标准合作”。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他们说是“产能过剩”。等自己开始补贴电动车企业,又改口叫“产业政策”。这种双标玩法,连自家媒体都看不下去——德国《商报》直接发文质疑:“欧盟什么时候成了美国的跟班?”   其实日欧联盟的算盘打得响,但现实很骨感。先说日本,别看现在跟着欧盟喊口号,真到了要掏钱的时候绝对肉疼。去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高达4.5万亿日元,汽车、机床、半导体材料这些支柱产业全指着中国市场吃饭。要是真跟中国搞脱钩,丰田章男第一个跳脚——中国市场占了丰田全球销量的20%,比整个欧洲市场还大。   欧盟那边更是进退两难。法国总统马克龙嘴上硬气,可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34%的销售额都来自中国消费者。更别说德国车企了,大众每卖出去两辆车就有一辆销往中国。现在欧盟委员会非要搞“去风险化”,结果上半年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反而增长了15%,这些资本家可是用真金白银投了反对票。   技术领域就更搞笑了。日欧想在经济安全、国防工业上合作,可现实是双方都在吃老本。日本心神战机研发了二十年最后烂尾,欧盟的第六代战斗机FCAS项目因为德法扯皮至今停留在PPT阶段。反观中国,歼-20已经量产200多架,055大驱下饺子似的造了8艘。这差距,可不是开几次峰会就能追上的。   最打脸的是供应链问题。日欧声明里说要共建“韧性产业链”,可去年欧洲能源危机时,是中国光伏板救了他们的电价。日本精密机床缺稀土,还得求着中国放宽出口管制。就连欧盟力推的氢能源战略,关键电解槽技术还得从中国进口。这种“离不开又不想认”的拧巴心态,活像青春期叛逆少年。   要说这个联盟最大的bug,就是规则解释权永远在华盛顿手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早就放话:“七国集团的贸易政策必须协调一致。”翻译成人话就是——日欧想单飞?门都没有!看看澳大利亚的前车之鉴吧,当初跟着美国禁华为5G,结果自家铁矿煤炭被中国制裁时,美国可没出手救场。   现在日欧联盟还没正式启动,内部已经裂痕累累。意大利刚宣布退出“一带一路”,转头就和中国签了价值5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荷兰ASML公司更绝,顶着政府压力继续向中国出口光刻机。这些现实耳光,可比什么联合声明响亮多了。   说到底,世界经济早就是你中有我的格局。日欧想另起炉灶搞小圈子,最后很可能变成自嗨的独角戏。毕竟资本家最诚实——今年前五个月,欧盟对华投资增长40%,日本企业对华并购案金额创下十年新高。当政客们在布鲁塞尔高谈阔论时,企业家们早就用脚投了票。这场“去中国化”的闹剧,恐怕还没开场就要散伙咯。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江卿曻

江卿曻

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