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北斗系统时,美国曾扬言必要时可击毁北斗卫星,可当中国用导弹清理了自己废弃的卫星后,便开始大规模部署北斗卫星,从那以后,美国再也没提过要摧毁北斗卫星,如今又有人发问:若中美冲突,美国直接毁掉北斗卫星,我们会不会就败了? 在福建平潭的渔港,老渔民陈友发总爱在风浪天摩挲船舱里的北斗终端。那屏幕上跳动的坐标和能发出去的短报文,是他在台风里保命的底气。 他不知道的是,这小小的终端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太空较量的往事。 2007 年 1 月,西昌的发射架上,一枚带着动能弹头的火箭划破夜空。 几小时后,863 公里高空传来消息:中国报废的风云一号 C 星被精准击碎。 这不是示威,是中国航天人在演练 “太空清障”,但全世界都看懂了另一层意思 —— 中国能在高速运动中锁定太空目标,误差控制在几米内。 这份 “看懂” 让美国的态度变了。 五角大楼次年的评估报告里,“摧毁北斗” 的字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关注中国太空能力的快速发展”。 他们算过一笔账:北斗卫星未来要分布在 2 万至 3.6 万公里的轨道,而中国试射的动能 - 3 导弹,射程刚好能覆盖这个区间; 之后的十几年,北斗卫星像接力赛一样上天。2012 年覆盖亚太时,工程师们给系统加了个 “倔强” 的设计:哪怕地面基站被毁,卫星之间能直接传数据。 2020 年全球组网完成,55 颗卫星在太空织成网,中圆轨道的卫星负责全球覆盖,静止轨道的卫星盯着关键区域,还有倾斜轨道的卫星补盲,单是这种布局,就让 “一锅端” 成了空想。 现在总有人问:“真打起来,北斗被毁掉怎么办?” 在北斗总设计师杨长风的办公室,挂着一张轨道冗余图。图上标注着:哪怕有 10% 的卫星受损,剩下的通过算法重构,仍能保持米级定位精度。 地面上 2700 多个增强站、海上数十个导航浮标,更让这套系统成了 “打不烂的体系”。 去年菲律宾船只在南海挑衅时,中国海警船就是靠北斗的实时差分定位,在 3 米浪高里稳稳锁定目标。 这种精准背后,是星上原子钟 300 万年误差不超过 1 秒的精度,是星间链路实现的 “卫星互聊”,是无数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熬出的技术壁垒。 美国不是没试过别的招。他们曾在军演中模拟干扰北斗信号,结果发现中国的抗干扰算法能在 0.1 秒内切换频段。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北斗的短报文功能 —— 在没有地面信号的海域,渔船能发求救信息;在地震灾区,救援队员能传定位,这种 “双向通信” 是 GPS 没有的,也是硬摧毁带不走的优势。 如今全球 130 多个国家在用北斗: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靠它锁定目标,泰国的稻田用它规划灌溉,非洲的矿场靠它调度卡车。 这些应用像一张无形的网,让 “摧毁北斗” 变成了得罪全球的事 ——2019 年印度打下自己的卫星,产生的碎片让国际空间站都得变轨躲避,真动北斗,太空碎片会让所有国家的卫星遭殃。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纪念馆里,有个展柜放着北斗一号的备份星。旁边的说明牌写着:“2000 年,它和同伴一起,让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那两颗星开始,中国航天人用 26 年走完了别人 40 年的路,靠的不是运气,是 “银河号” 漂泊 33 天时埋下的决心,是无数个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 老渔民陈友发不懂这些技术,但他知道,以前在南海打鱼,遇上美国侦察机就得躲,现在开着带北斗的船,心里踏实。 这种踏实,就是北斗最实在的意义 —— 它让中国在太空有了自己的坐标,也让每个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站得更稳。 对此,有网友表示,以前总听说美国掐 GPS 信号就能拿捏别人,现在有了北斗,终于不用看别人脸色了,那次用导弹清自家废卫星,就该让他们看看,咱不是软柿子。 还有的网友认为,担心打仗被摧毁?太天真了!北斗 55 颗星分布在不同轨道,跟 GPS 还有重叠轨道,真动手就是互相伤害。再说咱有快舟火箭,打下来一颗补一颗,美国耗得起吗? 最佩服的是短报文功能,去年四川地震,灾区没信号,救援队全靠北斗发定位,这种硬实力,不是几颗导弹能解决的,是整个体系的优势。 也有的网友认为,现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用北斗,美国真敢动手?先问问巴基斯坦的战机、泰国的农民答应不。毁北斗等于砸全世界饭碗,他们没这胆子。 说到底还是技术硬气!原子钟 300 万年差 1 秒,抗干扰能力比 GPS 还强,网友说得对,核心技术攥在手里,睡觉都踏实。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炸了!炸了!以色列和美国媒体纷纷报道,龙国最新款防空导弹系统“红旗-29”正式亮
【12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