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9月黑龙江鸡西,男子花了14000块淘了一台快60岁的东方红拖拉机,尽管在草丛里放了20来年,看似废铜烂铁,不料简单收拾一下,启动液都没喷,机器就直接能开了出去,男子忍不住感叹,老东西真抗劲儿,网友:我今年40了,家里有台吊扇比我年龄都大! 这台拖拉机的“重生”,要从刘先生去年夏天的一次下乡说起。当时他路过邻村,在一片杂草丛生的院子里,偶然看到这台被遗弃的东方红拖拉机。 “车身被藤蔓裹着,轮胎瘪了,驾驶室里全是灰,但‘东方红-75’的型号标识还能看清。” 刘先生从小跟着父亲接触农机,知道“东方红-75”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型号,当年在东北垦荒中立过功,便动了收购的念头。 原主人起初还犹豫:“放了20年,零件都锈死了,卖你也是一堆废铁。”但刘先生坚持要试,双方最终以14000元成交。 拉回家后,刘先生没急着找维修队,而是翻出父亲留下的老农机手册,对照着一点点拆解检查。 “先清理油箱里的残渣,再用钢丝刷打磨锈迹,螺丝松了就用扳手紧,轴承卡壳就加机油润滑,全是最基础的活儿。” 最关键的启动环节,刘先生至今记忆犹新。“加完油后,我握着钥匙心里没底,毕竟20年没动过。结果一拧,发动机‘突突’两声就着了,排气管冒出黑烟,那股柴油味,跟我小时候闻的一模一样!” 当时围过来看热闹的村民都惊呆了,68岁的张大爷曾是生产队的农机手,他摸着拖拉机的方向盘说:“这台机子我年轻时开过,当年拉着播种机,一天能种20亩地,比两头牛还顶用!” “那会儿的农机,钢板厚、齿轮结实,就算陷进泥里,硬拽都拽不坏。” 后来刘先生才知道,这台“东方红-75”是1966年生产的,由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制造,当年主要用于东北、西北的大规模农业生产。 根据东方红拖拉机厂的历史资料记载,“东方红-75”采用4125型柴油发动机,机身采用16毫米厚的钢板,齿轮箱为铸钢材质,正因如此扎实的做工,才能在20年闲置后仍能启动。 这件事传开后,当地不少农机爱好者都来找刘先生交流。有人提出高价收购,被他拒绝:“我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留着它,让年轻人看看当年的中国制造有多硬气。” 现在,刘先生还加入了当地的老农机收藏协会,协会里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收藏着上世纪的播种机、收割机,定期举办展示活动,向村民普及老农机的历史。 农忙时,刘先生还会开着这台老拖拉机去自家地里干活。“拉化肥、耕小块地都没问题,虽然速度不如新农机,但稳当,油耗也低。” 他还特意给拖拉机装了个小拖车,平时拉着它去赶集,常有路人驻足拍照。“有人问我为啥这么宝贝一台老机器,我说它不只是铁疙瘩,是咱们农民种地的念想,也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如今,这台东方红拖拉机成了刘先生家的“传家宝”。他把父亲留下的老农机手册和拖拉机的出厂合格证一起装裱起来,挂在车库里,还经常给儿子讲当年垦荒的故事。 “等儿子再大些,我就教他怎么修这台机子,让他知道,好东西要爱惜,老手艺不能丢。” 近期,当地农业部门还联系了刘先生,希望他能带着这台老拖拉机参与“农耕文化展”,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农机人的奋斗故事,感受中国制造的耐用与可靠。 在这个追求“快更新、快淘汰”的时代,这台老拖拉机的“重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制造的初心,不追求表面的花哨,只讲究内里的扎实。 正如刘先生所说:“现在的农机有电脑屏、能自动驾驶,很先进,但老物件里的那份‘实在’,同样值得珍惜。它提醒我们,不管技术怎么发展,‘耐用、可靠’永远是根本。” 信息来源:AHTV第一时间2025年9月15日
“万万没想到!”9月黑龙江鸡西,男子花了14000块淘了一台快60岁的东方红拖拉
盘盘鸭
2025-09-17 15:50:24
0
阅读:180
悠闲农夫
东方红一75不是履带式拖拉机吗?怎么轮胎瘪了
小糊涂虫
啥钥匙能拧着66年的拖拉机?
适可而止
一看就知道是瞎编,75马力一天播20亩小麦?够不够油钱,种过地人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