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中方的面,高市早苗提到台湾,坚持一个中国 10月31日韩国庆州的那场中日会晤,最让人意外的不是会晤本身,而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当着中方的面,主动提到台湾问题,明确重申会遵守《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这话说出来,不少人都在猜,这位出了名的右翼政客,难道真要改弦更张调整对华政策了? 要知道高市早苗可不是什么“温和派”,在此之前,她多次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还总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今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那天,她还以政客身份去参拜了靖国神社。 这样一个长期持极右翼立场的人,突然在核心问题上放软身段,背后的现实考量远比理念转变要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国内的经济困境,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出口、农产品销售这些日本经济的支柱领域,早就深度绑定了中国市场。 要是对华关系一直僵着,最先扛不住的就是日本企业和普通民众的钱包,刚上台的高市早苗可不敢冒这个政治风险。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容不得她硬气。美国最近搞的那些“吸血”式经济政策已经让日本吃不消了,要是这时候还跟着美国和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着干,简直是自断臂膀。 所以高市早苗主动递出橄榄枝,本质上是想在国内执政需求和复杂的国际格局里找平衡,把对华关系理顺了,她的首相位置才能坐得稳。 面对这份带着算计的示好,中方看得很清楚,并没有简单接下,反而通过“五点建议”划下了明确底线。 中方特意强调,恪守包括1972年联合声明在内的四个政治文件是双边关系的根基,“村山谈话”里的历史反省精神也得弘扬。 高市早苗这次提台湾、说“一个中国”,说白了只是回到了中日关系本该有的基础上,根本算不上什么额外的善意。 当然,中方也没把路堵死,还描绘了合作的前景,说依托中国“十五五”规划,中日能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这些领域好好合作。但这扇合作的门是有门槛的,关键就看日方能不能在历史和台湾这些核心问题上拿出真行动。 毕竟光说不练可不行,之前有个中日农村垃圾处理的民生合作项目,就因为两国关系波动说停就停了,没有政治互信,再美的蓝图也落不了地。 更值得琢磨的是,高市早苗一边说坚持“一个中国”,一边也没忘了提日方的诉求,当场就抛出了东海、南海、稀土出口还有日本水产品进口这些问题。这一细节恰恰暴露了中日间的结构性矛盾根本没解决,她的示好更像是“有条件的缓和”,而非彻底的立场转变。 这对她这样的政客来说,长期的极右翼底色很难突然改变,现在的收敛更可能是权宜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