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郑丽文拒见赵少康,黄国昌信错人后再改口,侯友宜不演了 台湾地区的政坛又热闹起来了。这次的风口浪尖,既有郑丽文的强势破局,又有赵少康的尴尬边缘,还有黄国昌的策略调整,最后侯友宜索性"摊牌"。 一场蓝营内部的较劲,外加蓝白合的反复拉扯,把台岛的政局搅得水花四溅。本来政党之间的斗法就没消停过,这回连自己人都快"内卷"出新高度。 别以为这是单纯的宫斗剧,这背后牵动的,是台岛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也直接影响两岸关系和区域安全。 郑丽文最近风头正劲,在蓝营改革中掌握主导权。她上位后,没按常理出牌,直接推动整合地方派系,还通过选举新办法重塑提名机制,其中第四种模式专门涉及蓝白合作,通过协商选出民调领先者,比以往更注重数据客观性,俨然一副要重塑蓝营的新气象。 赵少康曾公开批评郑丽文"支持率低",甚至威胁"政令走不出党中央",但他虽在媒体上呼风唤雨,却因近期涉及投票日亮票被台北地检署起诉,陷入法律困境,在党内影响力大幅受损。 郑丽文这次拒见赵少康,说白了就是不想让陷入争议的老牌名嘴插手改革新局。 赵少康与黄国昌11月10日的便当会虽宣称要推动蓝白紧密合作下架民进党,但反而暴露了蓝白协调缺乏官方渠道的混乱,事情越闹越大。 其实,这种老牌势力和新生代改革派的碰撞,放到日本自民党那边也常见。谁都有难念的经,党内新旧之争,全世界政党都一样。 黄国昌一开始打得如意算盘,就是想借赵少康的声量给蓝营施压,好为自己争取新北市长参选资格——他早在8月就明确表态,要成为2026新北市长选举的"最好选项",且从未排斥在野共推最强人选。 可他没料到郑丽文主导的提名机制根本不买账,提名权牢牢掌握在蓝营中央及地方党部手中。 坊间消息传出,黄国昌和赵少康会面时,提出"比民调"决定蓝白共推人选,若胜出则代表在野阵营参选,若败则支持国民党候选人,这一方案被解读为民众党争取筹码的策略。 最新民调显示,新北市绿营苏巧慧支持率37.9%,蓝营李四川35.2%,黄国昌仅10%,若蓝白分裂,绿营确实有坐收渔利的可能,合作必要性愈发凸显。 眼见局势不妙,黄国昌近期更强调"2028年拉下赖清德"的共同目标,不再执着于单一提名诉求,这种调整也是没办法的事。 白营资源有限,若在新北市与蓝营硬拼,只会分流在野选票给绿营。其实,类似的小党和大党"合作又博弈",英国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就上演过这种戏码。小党想要空间,最终还是要以在野阵营整体利益为前提。 侯友宜最近也不藏着掖着了。他全力支持老搭档、新北市副市长刘和然参选,说到底就是要巩固自己在新北的七年经营成果,这里作为全台最大票仓,其地方网络盘根错节,以此跟郑丽文的中央改革抗衡。 侯友宜一边批评黄国昌的参选可能导致在野分裂,实际上是为了凸显地方派系支持的重要性,顺便为刘和然造势。 但尴尬的是,刘和然民调仅1.3%,在潜在候选人中垫底,暴露了侯阵营的民众认可度弱势。郑丽文这边则打算用民调驱动的提名机制把刘和然排除出去,这种新办法前三种聚焦党内协调,就是要避免主观派系主导,把争议降到最低。 台岛的地方派系一向讲究"恩庇侍从",侯友宜需要这些地方力量维系政治影响力,为未来布局,而郑丽文的改革恰恰要打破这种派系壁垒。 其实,这种地方势力和中央博弈,放眼全球都一样。巴西地方和联邦政府的资源争夺也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多党制国家,地方诸侯和中央政府的斗法,几乎成了常态。 台岛内部几路人马争斗,既有老派和改革势力的明争暗斗,也有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博弈,更有地方和中央的明里暗里较劲。 郑丽文想要用改革掌控全局,黄国昌左冲右突后回归在野合作主轴,侯友宜索性不演了,将地方利益摆在明面上。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让台岛政局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蓝白合作谈崩,绿营倒有可能坐收渔利。外媒早就说过,在两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台湾地区一旦政治内耗加剧,经济不确定性也会随之上升。 其实,台岛政坛的碎片化,正好反映了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处境。没有内部整合,单靠"外部支援",只会让自己更被动。政坛的风越刮越大,谁能以在野阵营整体利益为重稳住阵脚,才是真正的考验。 参考资料:和黄国昌便当会内幕 赵少康:新北蓝白要合 2025-11-11 13:19:24 中评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