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西安供暖冲上了热搜 连央视都转发了! 对于一年交着几千块热费,室温刚够18

最近西安供暖冲上了热搜 连央视都转发了! 对于一年交着几千块热费,室温刚够18度的最低标准,想停暖还得掏30%的“空置费”,这合理吗? 大家吐槽的点很实在,18度的“及格线”看着合规,住起来是真遭罪。西安网友晒出的测温图里,卧室温度常年徘徊在18.2℃、18.5℃,穿秋裤在家看电视还得裹着薄羽绒服,孩子写作业手冻得握不住笔,老人更是得整天揣着暖手宝。按《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这温度确实没达标到退费门槛,可老百姓要的是“暖和”,不是“不挨冻”的最低保障。更让人闹心的是退费流程,得先向热力公司申请测温,双方确认不达标天数才能退,16℃到18℃只退20%热费,很多人嫌麻烦索性放弃,几千块热费就换来了“勉强不冷”的体验。 更让人不解的是那30%的“空置费”。热力公司解释这是基本热费,用来分摊管网维护、热源备用的固定成本,还怕停供用户“蹭”邻居家的热量。可西安市民不买账:“我门窗紧闭、阀门关掉,怎么就蹭热了?”有网友算过一笔账,100平米的房子按5.8元/月·平方米收费,整个供暖季热费2320元,就算不住人,停暖也得交696元。更有意思的是,有市民自己装了壁挂炉,家里温度稳定在24℃,反过来给热力公司打电话,要求对方支付30%热损费——“我家热量往邻居家跑,帮你们省了供暖成本,凭啥只让我交钱?”这话直接把客服怼得说不出话。 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该不该收费”,而是“收费是否合理”。热力公司说集中供暖是系统工程,就算部分用户停暖,管网照样要运行,设备维护、人员工资都是固定支出,30%基本热费是成本分摊。可老百姓的疑问很直接:我没享受服务,为啥要为别人的供暖成本买单?而且西安这30%的比例不算低,山东、石家庄等城市早就取消了空置费,包头只收15%,对比之下,西安的规定难免让人觉得苛刻。 更让人糟心的是“按建筑面积收费”的规则。很多老小区阳台没装暖气、厨房是开放式,这些区域照样算进交费面积。热力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整栋楼的供热负荷是按整体面积设计的,热量会通过墙体传递,可网友反驳:“我家阳台封了保温层,根本蹭不到多少热量,凭啥全额交费?”还有老旧小区的住户,房子建成二三十年,管道锈蚀堵塞,室温常年达不到18℃,热力公司说是户内管道问题,物业推给热力公司,最后还是居民自己扛。 其实西安热力公司也有难处。今年供暖季,西安集中供热面积达4.21亿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800万平方米,84家供热企业要维护3079公里主管网,每年还要投入“冬病夏治”,检修设备7000台次,改造低效热力站。煤改气后供热成本上涨,加上新能源供热还在推广阶段,企业运营压力不小。但民生工程不能只算经济账,得兼顾老百姓的感受。 有网友说得好:“供暖不是商品买卖,是民生保障。”18度的最低标准该有弹性,不能成为热力公司敷衍的借口;空置费的收取也该更灵活,比如对长期空置、做好保温措施的用户适当降低比例,而不是“一刀切”收30%。现在山东、沈阳等城市已经根据居民反馈调整了政策,西安是不是也该听听老百姓的声音? 供暖的本质是“暖民心”,不是“凑达标”。热力公司的固定成本需要分摊,但不能让用户为不合理的规则买单;政策制定要考虑企业运营,但更要贴近居民实际需求。希望这次热搜能推动西安供暖政策优化,让热费花得明白,室温暖得实在,别再让“过冬”变成北方人的烦心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