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曾经直言中国制造是“一堆垃圾”、还鼓吹欧洲要强化“去风险”立场的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近期已确定将于11月中旬访华。 这一消息让人颇感意外,毕竟他此前在G7会议上态度强硬,不仅抹黑中国产品,还号召盟友打造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如今却要亲自来华对话。 克林拜尔当时的言论并非随口说说,他在会上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声称要对这些“垃圾产品”采取强硬措施,核心就是想让欧洲摆脱对华依赖。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2025年前10个月,中国对德出口同比增长10.6%,机电产品出口更是增长8.7%,德国民众离不开的汽车、电子产品里,不少核心部件都来自中国。 更关键的是德国自身处境艰难,汽车行业裁员潮蔓延,大众、宝马等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欧盟新碳排放法规还带来巨额罚款压力。 而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让欧洲制造业雪上加霜,他们既需要中国的市场,更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这次访华也是在德国外长取消访华后,为修复中德关系的“救场之举”,我认为本质上是想解决经贸摩擦。 说到底,克林拜尔的前后转变,不过是西方政客的务实妥协。 中国制造好不好,市场和数据说了算,连续14年全球第一的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的高端产品出口,早已不是一句“垃圾”能否定的。 所谓“去风险”终究是自缚手脚,欧洲想要摆脱困境,终究还是要回到平等合作的轨道上,这或许就是他此行最该想明白的道理。 这也同时验证了一个道理,即便他认为是垃圾,他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来同制造这些他口子所谓“垃圾”的中方打交道,你们认为他这脸被打得狠不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