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重机枪的压制能力能有多大?抗战时八路军,就曾经从坠毁b29上得到过美军的航空机枪

重机枪的压制能力能有多大?抗战时八路军,就曾经从坠毁b29上得到过美军的航空机枪,就是12.7毫米老干妈而且用的穿甲燃烧弹,然后就这么一挺枪,干掉了小日子的炮楼。重机枪那个威力,正常人只要被挨到一发哪怕只是表层皮肉都会直接丧失战斗力..... 说起重机枪的压制力,那可不是吹牛,尤其是美军那挺经典的M2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外号“老干妈”,从二战用到现在,换代都换不过它。简单点讲,重机枪不像步枪或轻机枪那样追求单发射击的精细,它的核心就是火力覆盖和持续输出,一梭子下去,能把一片区域变成死区,让敌人抬不起头。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它的口径大、射速高、弹药猛,12.7毫米子弹动能高达上万焦耳,一发就能撕开人体组织,就算只是擦伤,冲击波和碎片也能让中弹者瞬间瘫软,丧失行动能力。更别提穿甲燃烧弹了,那东西头带钢芯,尾巴带燃烧剂,钻进目标后不光洞穿,还能点燃内部,造成二次破坏。 1944年左右,美军B-29战略轰炸机开始对中国境内执行任务,有时候机械故障或遭日军高射炮击落,残骸就成了八路军的意外收获。历史记录显示,八路军在晋中一带确实捡到过坠机后的美式航空装备,包括M2重机枪的航空版,这种枪原本装在飞机上防空,现在落到地上,配上穿甲燃烧弹,威力直接翻倍。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就把这枪拉回去,简单改装枪架,训练机枪手点射技巧。没多久,他们就用它端掉了一个日伪炮楼。那炮楼是日军在根据地边缘的据点,砖石结构,驻扎二三十号人,平时靠轻机枪和迫击炮欺负周边村子。八路军夜里摸过去,一挺M2架在200米外土坡上,开火后子弹像鞭子抽墙,穿甲弹直接凿穿外层,燃烧部分引燃内部弹药和木梁,整个楼子很快就冒烟起火,日伪守军乱成一锅粥,火力点哑火,部队趁势冲上去收尾。这事儿在军史资料里提过,虽然细节因战时保密没全公开,但它证明了重机枪在敌后游击战里的逆天作用。八路军装备本来就差,靠缴获日式九二重机枪凑合,那玩意儿射速慢、后坐力大,准头还行但覆盖弱,换成M2后,火力密度直接拉满,一次点射就能封锁上百米宽的区域,让日军不敢露头。 重机枪的压制不是光靠蛮力,还得看弹药和射击方式。拿M2来说,标准AP-I穿甲燃烧弹,钢芯能从600米外打穿20毫米钢板,燃烧剂温度上千度,点着油料或布料分分钟扩散。测试数据显示,200米距离,一发就能凿穿5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里面藏人基本没戏。更狠的是连发射击,射速450发/分钟,200发弹链打空不过20秒,子弹雨点般倾泻,敌人就算躲在沙袋或简易掩体后,也得祈祷运气好。正常人挨一发,动能冲击直接震断骨头,表皮伤口都带巨痛和失血,战斗力瞬间归零。要是藏在墙后,以为安全?M2的穿墙能力让它成反器材利器,军事频道有节目演示,400米外对2米x1.5米砖墙,50发合格标准,两次点射墙就碎成渣,换穿甲弹对付钢筋混凝土,也用不了50发。话说回来,重机枪准头差是老毛病,因为连发后坐力大,枪管抖动,但机枪手经验足的话,切换点射,精度不输狙击步枪。战场上,这点射技巧就是救命稻草,一串三五发,就能精确点掉敌方火力点。 跳到抗美援朝,这枪的压制力更显露无遗。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里,美军常用M2对狙,装上低倍瞄准镜,当成重型狙击用。资料记载,有次志愿军狙击手暴露位置,美军机枪手架起M2,长点射压制,12.7毫米弹从1800米外飞来,精度高到能封锁狙击点周边,志愿军战士被压得动弹不得,只能靠战友冒险反击,才狙掉那射手脱险。M2在朝鲜的角色多重,不光步兵用,装在吉普或坦克上,扫荡志愿军冲锋队形,一梭子下去,压制范围上百米,迫使部队分散隐蔽。志愿军那边也缴获不少M2,用来反制美军火力网,上甘岭战役中,这种枪支援阵地防御,点射打美军机枪巢,穿透沙袋和铁板,燃烧弹点燃敌方弹药箱,爆炸连锁反应让美军阵地乱套。统计上,冷枪运动从1952到1953年,志愿军用步枪、机枪组合,毙伤联合国军超5万人,重机枪的覆盖火力功不可没。它不像美军M1加兰德步枪那么灵活,但压制时稳如老狗,一挺顶几挺轻机枪。 再看现代,阿富汗战场上,美军还是离不开M2。2000年代,美军在山地巡逻,常给M2加装光学瞄准镜,变身“狙击机枪”,射程拉到2000米外,点射塔利班武装的卡车或掩体。英国SAS特战队有记录,用M2在阿富汗超远程狙杀,命中率靠人品和风偏计算,但穿透力碾压一切,轻型轮式步战车的侧装甲,600米内扛不住12.7毫米穿甲弹。像俄式BTR-90或类似车辆,侧面装甲薄,M2一串子弹就能钻进去,击毁内部设备或人员。美军为什么爱这套?因为阿富汗地形复杂,敌人藏洞里或岩后,M2的火力密度能快速清场,不用冒险近身。相比之下,台湾地区防务部装备的类似重机枪,也在演习中强调压制训练,但实战经验少,更多靠美式援助的M2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