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一场本以为会速战

仗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发现不对劲: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一场本以为会速战速决的区域冲突,谁知竟滚雪球般演变成二战以来欧洲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战争漩涡,至今已耗时三年有余。 这时美国政客才猛然回过味——三年前中国那句“劝和促谈”不是空话,是踩准了历史节奏的清醒选择。 2022年2月战争打响时,西方集体押注俄罗斯“48小时拿下基辅”,忙着冻结俄海外资产、切断能源管线,唯独中国保持中立,如今回头看,这步棋直接避开了西方跳进的所有坑。 西方最先尝到的苦果是能源自戕。为跟俄罗斯划清界限,德国一股脑关掉北溪管道,结果2022年天然气价格同比暴涨256%,电费涨了155%,老百姓冬天在家裹毛毯,奔驰、宝马的工厂因为能源成本太高接连停产。 反观中国,一边没跟风制裁,一边跟俄罗斯敲定长期原油贸易协议,2023年从俄进口原油量同比涨了19.4%,2024年中俄贸易额直接冲破2400亿美元,既给了俄罗斯稳定的出口渠道,也让自己的油价比欧洲低了近三成,加油站里的车主都没感受到太大波动。 战争拖成拉锯战,西方的援助成了填不满的窟窿。美国前前后后给乌克兰砸了超过750亿美元援助,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掏了5000多美元,到2025年特朗普政府终于扛不住,宣布砍掉一半无条件援助,逼着泽连斯基坐回谈判桌。 欧洲更惨,欧盟27国平均通胀率2023年冲到10.6%,法国黄背心抗议卷土重来,波兰直接叫停对乌粮食进口,曾经的“援乌统一战线”早成了各怀鬼胎的散沙。 而中国始终坚持人道主义援助,给乌克兰送了200多万件御寒衣物和药品,没花过一分钱军费,却赢得了双方的尊重。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里,中国的优势藏都藏不住。战争让乌克兰的半导体原材料出口中断,俄罗斯的稀土运输受阻,偏偏这两样中国都有底气。 2022年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把产业链话语权攥在手里,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暴涨50%,2024年直接以522万辆的成绩超过日本,成了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西方车企急得跳脚,德国大众为了拿到稀土配额,不得不把中国区总部升级为独立业务单元,这波操作活像“以前卡别人脖子,现在求别人松绑”。 俄罗斯的转向更印证了中国的远见。被西方踢出SWIFT后,俄罗斯央行把人民币储备比例提到40%,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满负荷向中国输气,2024年俄对华石油出口占比达49%,彻底摆脱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反观美国撮合的“对俄制裁联盟”,日本偷偷买俄液化天然气,印度把俄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卖给欧洲,所谓的“统一制裁”早成了笑话。 而且更打脸的是,西方预测俄经济会崩溃,可2024年俄GDP增速反而达2.7%,背后光中国市场就贡献了三成增量。 现在战场的账越算越清:俄罗斯阵亡超50万士兵换来了东部战略缓冲,乌克兰数万平民伤亡换来了源源不断的援助欠条,而中国没派一兵一卒,却靠中立立场成了最大赢家。 美国在北约峰会上忙着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却发现自己的半导体工厂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农场主的大豆等着中国的订单。 这场战争让西方明白,靠制裁和对抗搞霸权早已过时,而中国三年前选的“和平发展”之路,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