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连续几天,我通过方方面面论证了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是彻彻底底的谎言,证据包括《明实录》等正史加载、六个版本的《洪洞县志》以及发表在顶级学刊上的研究论文,甚至是现代分子学遗传基因证据,但是总有一些犟种死不承认。
比如有个山东大爷指责我胡说八道,说他们族谱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朝初年老祖弟兄七个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山东。像这样的家谱记载,我真不想费唾沫去反驳。族谱里写弟兄几个一起移民的,多数都是假的,他们父母、姐妹、老婆去了哪里?根据官方记载,当时移民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一家一家整体移民,要么是从一家里抽一个人移民。我感觉一家一家移民的可能性大,不然只从山西抽调男丁,山西富余的女人怎么办,这些多光棍汉迁到山东怎么找媳妇?难道去抢么?

前面那个说自己老祖弟兄七个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山东的大爷,我只能说要么你得族谱是错的,要么你老祖兄弟七个不是亲兄弟,大概率不是官方移民,而是明初甚至是清初流民,说好听点是结伙逃荒要饭,所难听的就是一边流浪一边打家劫舍,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是7个男子。
我也发现了,关心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大多数是中老年男性朋友,只相信自己听到的看到,对于现代科学上的证据根本听不进去。接下来我会举三个真实的例子,告诉大家族谱写着的山东洪洞大槐树移民是假的:
第一个例子是河北饶阳某王氏,1930年编写的家谱写着始祖祖居山西洪洞县,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村民挖土挖出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始祖的第九世孙的墓碑,墓志清清楚楚写着先世世居山西太原府。这个墓志铭撰写于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距离始祖明初从太原迁到河北264年,这时候肯定比1930年更靠谱,现在王氏子孙也不明白为什么1930年修谱要把祖籍从太原改成洪洞的。
第二个例子山东乐陵某李姓家族,老辈口口相传“祖先是逃荒来的,没老家”,但是到了民国修谱时,为了所谓“光宗耀祖”,硬生生编造了个“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奉诏迁居乐陵,耕读传家”,而且还加了句“祖上牌位原供洪洞,迁来后重塑”的。

第三个例子山东青州某李氏家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先祖自洪洞迁来,世居青州府益都县”,但是后来人们对照《青州府志·户籍册》发现,这个李姓家族在元末就就在当地缴纳皇粮国税,有“李姓纳税户”的记录,非常明显在清朝修谱时,因为原来的族谱损毁或者压根就没有,附会了山西洪洞祖源。
明明是根正苗红祖祖辈辈的山东人,为什么非说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这种哭错祖坟跟“认贼作父”有什么区别。对不起各位,“认贼作父”不好听也不科学,更不讲政治,但是我实在找不出更妥帖的替代词了,请大家见谅。关键是这些“认贼作父”的人,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还喜滋滋地跑来骂我。
公里公道地讲,明初山西大移民是客观存在的,正史记载了18次移民,其中10次移民河南,两次移民山东,移民来源山西各县都有,并不是全部来自洪洞,洪洞也没那多人口,这是用脚丫子也能想明白的道理。当时的所谓山西大移民,根据学者考证迁来山东的大概只有10万-15万之间,而洪洞县当时全部人口是9万人,占山东总人口的5%,这5%要平均分到当时山西77或79个县,如果有的话,真正从山西洪洞来到山东的也就100多个人。

族谱示例 文图无关
咱就退一万步讲,山东总人口的5%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按照前边的推算真实比例比例可能只有0.05%。我们不否认山东真有祖上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但是这个概率是万分之五,咱还是退一万步讲假设是5%,那么山东自称祖上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可能超过20%,很少有说自己祖上是从山西洪洞意外迁来或者是山东老坐地户。
各位大爷大叔,我讲个最简单的例子,这里有5口锅,但是有100个锅盖,这100个锅盖都说自己是这5口锅的,这不很明显其中95个撒谎了吗?这个道理大家能懂吧。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这个事儿,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你那个族谱我敢说百分百是假的,但是80%、90%肯定是假的,你八成是山东老坐地户。
与其“认贼作父”,不如做个堂堂正正的山东人,我对山东老少爷们的对话仅限于此。大家千万也别给我留言,你们那些一眼假的族谱,看了气得我肝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