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不得带入课堂,教育部发话了
2025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
2025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文件第四条“培养学生健康用网习惯”中,规定“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明确指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这为学校严格手机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
手机带入课堂,曾经是个别地方个别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教师使用手机及相关软件操控教学用多媒体,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答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也为一些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找到了理由。
手机是大众化电子产品,普及程度非常高。中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有个别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心理问题。不要说未成年人,就是一些成年人,也成天抱着手机不愿撒手。因此严格手机进课堂管理还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有示范作用。学校要加强教师课堂手机使用管理。非必要,不得在教学中使用手机。严谨教师在上课时间接打电话,甚至利用学生作业时间玩手机。另外,教师尽量不要在班级群发布作业信息。
管好学生的前提是管理好教师,让教师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其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在执行这项规定时,学校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教育,不能简单一纸命令了事。校内要开好三个会,即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定,都知道手机进课堂的危害。班级里要开好主题班会,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讨论,重点讨论手机带入课堂的会有哪些后果,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并执行这项规定。
第三,要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家长会宣传好这项规定。家长要指导学生科学使用手机。说实在的,在这个社会,你不让中学生用手机,已经不太现实。关键是怎么用?什么时间用?用多长时间。
除了手机,其他如平板等电子产品也是不允许带入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