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耳顺之年,回望自己跨越教学、企业、传媒、学术、侨务、咨询、商务的职业生涯,对均衡管理理论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银发时代不是生命的衰退期,而是需要运用更高智慧进行战略布局的黄金阶段。我们这一代人,既是传统精神的传承者,也应是新时代红利的分享者。下面,谨以均衡管理为思想罗盘,结合新著《均衡管理》系列五卷的思考,探讨如何在六个维度上,构建一个既从容丰盈、又不失时代活力的立体晚年。
一、退休与休息的心态均衡,进退之间的智慧
退休是法律生涯的“退”,也是生命新篇章的“启”。实现从“谢幕”到“转场”的心态平滑切换,是首要课题。这要求我们从“官本位”或“职本位”的思维,转向“人本位”的价值创造,这正是《立体人生》双版本所倡导的“从单一赛道到多维成功”的范式转移。
昔日范蠡功成身退,转而商海成就陶朱公传奇,是为古代典范。观之当代,企业家褚时健74岁携“褚橙”东山再起,创造了人生第二个辉煌。特朗普78岁再次出任美国总统,展现了不受年龄定义的生命动能。这些杰出人士的转型令人赞叹,而普通人的智慧同样值得称道。我的好友宋大军,退休后并未投身于另一番宏大事业,而是将他的严谨与耐心,投入到子女教育和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中,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科学爷爷”。他在退中找到了新的社会角色,在休中实现了知识的传承与增值。
退休虽不是人生的终点,但也切忌因“不甘寂寞”而盲目投身于不熟悉的事业或投资,尤其要警惕那些以“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的理财骗局。保持清醒,量力而行,才能在退与进之间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
二、休息与作为的节奏均衡,动静相宜的韵律
休是蓄能,为是释放。二者的均衡,构成了晚年生活的美妙韵律。科学大家杨振宁在耄耋之年仍活跃在科研前沿,为物理学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家牟其中晚年仍以宏大视野关注经济格局,思想锋芒不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种为,并非鼓励不休不止的劳碌,而是追求一种张弛有度、富有创造力的生命状态。在撰写《数智经济》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老年人完全可以主动融入数智时代。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不仅是基本生活需求,更是开启“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钥匙。许多老同志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新知、展示才艺、管理健康,甚至进行轻量级的线上咨询,将毕生经验转化为新时代的生产力。他们与Z世代的孙辈一起体验VR游戏,学习网络热词,这种跨越代沟的互动,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脑力锻炼和社会参与。
老有所为值得鼓励,但切勿因过度追求“存在感”而忽视身体的真实信号。许多老年人因参与不规范的“健康讲座”“投资培训”而受骗,甚至影响家庭关系。动静之间,贵在自知、自控、自适。

三、作为与健康的根基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为是价值的延伸,康是一切价值的基石。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警示我们忽视健康的“有为”不可持续。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前提是“伏枥”时的休养与积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65岁罹患胃癌后,深刻反思生活与工作方式,治愈后以更从容、智慧的方式引领企业重生。
对于普通老年人而言,培养一名优秀的子孙,其社会价值不亚于完成一个商业项目。将家风、品德、生活智慧传递给下一代,是一项需要投入巨大心力的"伟大工程",这项工程的基石,正是我们自身的健康。因此,定期体检,坚持适度的小劳,如太极、健走,避免大疲,是保证我们能长久地“为”家庭、为社会贡献的基础。要学会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完全交给医生和子女。
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石,但切忌盲目轻信“神奇疗效”的保健品或非正规医疗手段。许多老年人因追求“速效康复”而耗费积蓄,反而延误病情。科学养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才是真正的“康庄大道”。
四、健康与快乐的身心均衡,身心合一的境界
健康不仅意味着无病痛,更指向一种身心愉悦、精神丰盈的“乐活”状态。湖南省原省长熊清泉晚年拜师学画,在全球举办画展,是康与乐结合的典范。英国教授马克·凯托开设“临终博客”乐观面对绝症,展现了精神力量对生命质量的提升。
新时代的乐,内涵更为丰富。它可以是与老友组团,体验一场依托于智能导航和在线预订的定制化旅行;也可以是在社区老年大学里,学习绘画、声乐,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成果,收获点赞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在与家人、与年轻一代的和谐关系中。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次顺畅的代际沟通,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世界各国所倡导的文旅康养,正是此系统中活跃身心的一部分,但远非全部。
追求快乐不等于放纵消费或盲目跟风。不少老年人因沉迷网络打赏、非理性购物,甚至参与传销式“旅游养老”而陷入困境。真正的乐,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家庭的温暖,而非外在的虚华。

五、家庭养老与自助养老的支撑均衡,支撑体系的选择
养老模式的选择,是晚年生活重要的支撑性决策。理想的模式,应在“家庭亲情”与“社会资源”之间找到最优配置。曾子所言“大孝尊亲”,其内涵在今天可以扩展。随着“广西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等社区养老模式的成熟,以及集医疗、康复、文化于一体的高端康养社区的出现,老年人拥有了更多元、更专业的选择。
均衡管理主张建立一种“以居家情感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专业机构为补充”的弹性养老体系。如今,智慧养老社区已经能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提供一键呼叫等服务,这极大地缓解了子女的照护压力。我们应当欣然接受这些科技红利,而非固守“养儿防老”的旧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居家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养老社区结交新友,都是明智之举。
选择养老方式时,切勿因“怕麻烦子女”而草率决定,或因轻信宣传而选择不具备资质的养老机构。近年来,以“预订养老床位”“养老地产投资”为名的诈骗案件频发,务必多方核实、理性选择。
六、人生总结与文化传承的均衡,家族文化精神传承的升华
步入耳顺之年,我们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课题:如何系统性地总结一生智慧与经验教训,并使其转化为滋养后世的精神财富。褚时健的传奇经历与“褚橙”品牌,本身已成为一种激励后人的精神符号;任正非、刘强东、马云等商业领袖的管理思想通过著述、企业宪章等形式,实现了家族的体系化传承。
在此,我特别倡导老同志们:一是学会约束,注重仪态:年长不是言谈失据、行为失范的理由;保持得体的举止、开放的思维,是我们赢得尊重的基础。二是坦然面对疾病与生死:以豁达之心看待身体的衰退,积极治疗但不恐惧,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爱与体谅。三是善用工具,传承智慧:撰写回忆录、整理家族相册、录制视频口述历史,将我们的人生哲学记录下来,成为子孙后代的“家族宪法”。培养出明理、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其本身就是最伟大的“事业”和不朽的“丰碑”。
传承智慧是美德,但切忌因急于“立言立名”而落入“自费高价出书”“荣誉售卖”等陷阱。也有些老人因过度干预子女生活,反而引发家庭矛盾。传承,重在润物无声,而非强加于人。

结语:迈向立体、丰盈的银发黄金时代
“均衡—失衡—新均衡”是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人生亦然。银发岁月,是一个需要通过"均衡管理"智慧进行主动规划、精心布局的"黄金时代"。它要求我们在“进退、动静、可持续发展、身心合一、支撑体系和精神传承”这六个维度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动态平衡点,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价值、有尊严、有传承的立体人生。
《均衡管理》理论源于我的家族实践、跨专业与学科背景及多领域职业生涯,已出版十几本系列书籍。它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框架,助组织在扩张与风险间找均衡;《策划与发展》是数智时代决策指南;《数智经济》剖析产业变革逻辑;《立体人生》双版本分别构建生命操作系统、见证商战韧性。该理论获广泛关注,韩国专门成立由总统领导的国家均衡发展委员会并颁布《均衡发展特别法;人民日报·《信息导刊》开设专栏系统推介。邵武宣传部、央企新兴铸管集团等政府、企业将其纳入干部员工的研习体系;清华大学、宾大沃顿商学院等院校以及地方政府、商协会、银行、企业等纷纷邀请笔者授课、咨询,委托笔者开展产业规划工作。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从企业的微观方法论有效升维,形成适用于国家与区域的宏观战略思维。
最后,诚愿每一位老同志都能运用均衡管理智慧,安而不逸,为而不疲,康乐相随,传承有序。主动拥抱这个数智新时代,学习新知识,享受新红利,在与年轻一代的同行中,将自己的银发岁月,活成一段真正流光溢彩、从容体面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