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分享|不要轻易迷信有效工作时长
幸运疯疯
2024-11-08 15:07:18
最近直播和后台私信,很多同学问我之前写博士论文期间的每日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间分别是多少。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说明一下我的情况,如果只回答这个问题本身的话,我在写博士论文阶段每天基本上是早上8:00-12:00,下午2:00-5:00,晚上8:00-10:00,严格遵循4、3、2的作息,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差不多是9个小时上下。其中的有效工作时间在2至6个小时不等。
其中需要说明三点:
1、 在我身体非常不适,诸如生病、例假,或者心情烦闷学习状态不高时,最少能保证2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1小时阅读,1小时写作。其他时间可能就是随意翻看论文、闲书,或者效率很低的坐在电脑面前,不定时摸摸鱼,任由时间过去。
2、 一天能有6小时高效学习和输出时间,是我的工作效率极限。目前暂时没有突破过这个时间长度。这是在我身心状态都非常好的状况下才能达到的。
3、 我的大部分时间,高效学习时长其实在4小时上下,大约占据博论写作阶段的60-70%。
从我的经验里,相信大家可以看到,我并不是一个每天有效工作时间都很饱满的人,我最多算一个每天能“老老实实”在电脑前坐满8小时以上的人。
但我依然完成了3年半博士毕业的目标。
所以我想说的是:
请大家不要轻易迷恋有效工作时长。
身边很多比我能投入工作时长更长,精力更充沛的朋友大有人在。但我不会为此焦虑。因为每个人的生物钟、学习状态、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更好,而不是一味焦虑“我为什么没有办法达到别人的高效时长”。这种比较是不合理的。
如果从我的经验出发,这几点可以供大家参考:
1️⃣确保每天最低效率时间。不要一味去追求上限,因为上限和太多东西挂钩,去保证自己每天有效工作的下限,这也是你工作成果的下限。
2️⃣重要的不是每天都要超高效工作,重要的是每天都坐在电脑前。坚持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3️⃣把自己当人,而非机器,接受工作状态的忽高忽低。把自己的心态纠正、理顺,就不会为他人的工作产出而“焦虑”。只学习经验、方法,不比较结果、得失。
0
阅读:1
豆友191224210
想请问下硕士论文,裁缝的行为可以么
吴念轩
棒!请问如何保持写作输出呀,有时改论文太沉浸,有时觉得没啥可以写的
小墨崽
姐今天的首图又美出新高度了btw想请教下有木有遇到自己把能做的都做了,但研究就是卡住了,需要求助导师但导师很忙没空指导的情况呢?在这期间会干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