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感染,终身潜伏!天气冷热交替,八旬老人突发带状疱疹,常见误区你踩雷了吗?这病毒为何如此顽强? 前几天来了一位患者,一位82岁的李大爷,瘦瘦的身子,佝偻着背,步子慢吞吞地走进诊室。 那天天气刚转冷,他穿着一件旧毛衣,脸上带着几分痛苦。 家属扶着他坐下,他撩起衣服,露出腰侧一片红肿的皮肤,上面还长着密密麻麻的水疱,有的已经破了,渗着液体,看得人心里一紧。 李大爷说,前几天他还好好的,就是觉得腰有点酸,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在意。 可到了第三天,酸痛变成了火辣辣的烧灼感,晚上疼得睡不着,连翻身都费劲。 家属起初以为是湿疹,抹了点药膏,结果越抹越严重,水疱越来越多,疼痛也越来越厉害。后来实在扛不住,才赶紧来医院。 这一查,医生说是带状疱疹,李大爷和家属都愣住了。他们听说过这病,但没想到会这么突然。 李大爷回忆,前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他忙着收拾院子,出了不少汗,晚上又没盖好被子,第二天就感觉不太舒服。 可他觉得自己身子骨硬朗,没当回事。谁知道,这病来得这么猛,疼得他直叹气,连最爱吃的红烧肉都没胃口了。 家属急得团团转,问这病会不会传染,会不会留疤。看到李大爷疼成这样,他们才意识到,这病毒可不是小问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潜伏者”。 带状疱疹这病,听起来陌生,其实跟很多人小时候得过的水痘脱不了干系。 原来,水痘好了,病毒并没彻底离开,而是悄悄藏在了人体的神经里,像个“沉睡的刺客”。 它可能几十年都没动静,可一旦天气变化、劳累过度或者年纪大了免疫力下降,它就可能被唤醒。 医学上,这病毒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次感染,终身携带。 数据显示,90%以上的人体内都有这种病毒,尤其50岁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概率明显上升,每年每1000人里就有3到5个会中招。 天气忽冷忽热时,人体调节能力跟不上,病毒就容易趁虚而入。 这病毒为啥这么狡猾? 它藏在神经节里,平时不声不响,可一旦激活,就会沿着神经跑出来,引起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皮肤红斑、水疱,还伴随着明显的刺痛或烧灼感。 患者往往先觉得皮肤不舒服,过几天才冒出疱疹。老年人免疫功能弱,病毒活跃起来更容易引发严重症状。 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20%会发展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起来像针扎、电击一样,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病毒的发作跟季节变化关系密切,尤其是春季和秋季,气温波动大,身体还没适应,就给了它可乘之机。 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天气因素,疲劳、压力、感冒这些都会削弱免疫力,让病毒找到机会。 国外有统计,睡眠不足或长期焦虑的人,得这病的风险高出30%。 还有些人以为多晒太阳能杀菌,其实紫外线过强反而可能刺激皮肤,诱发病毒活动。 病毒活跃后,症状可不只是水疱和疼痛那么简单。有的患者会发低烧、头晕,甚至胃口不好。 严重时,疱疹可能长到脸上、眼睛附近,处理不当还有失明的风险。 医生常提醒,疼得受不了时别硬扛,早点就医最要紧。 专家常遇到患者问:这病是不是湿气重导致的? 其实不然,带状疱疹跟“湿气”没直接关系,完全是病毒在作怪。还有人觉得抹点酒精就能消下去,可酒精刺激皮肤,反而会加重水疱破溃。 科学上,抗病毒药是关键,通常在发病72小时内用效果最好。数据显示,早用药能缩短病程30%以上,降低并发症概率。 民间偏方虽多,像用草药敷、针刺水疱这些,不仅没用,还可能引发感染。 医生还发现,有些人以为年轻就不会得,其实20多岁压力大、生活乱的人,也可能被病毒盯上。 想防这病,平时得留点心。天气转凉别急着减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别让身子受凉。 老年人可以考虑打带状疱疹疫苗,国外研究显示,疫苗能降低50%以上的发病率。 饮食上多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像橙子、猕猴桃,增强抵抗力。 睡眠足、心情好,也能让病毒老实点。病毒虽顽强,可只要咱们多注意,它也没那么容易得逞。 健康靠防范,病毒别小看。 冷热及时衣,汗湿快擦干。 饮食多营养,睡眠要饱满。 疫苗加保护,安心过每天。
一次感染,终身潜伏!天气冷热交替,八旬老人突发带状疱疹,常见误区你踩雷了吗?这病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3-16 18:39:31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