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其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点。结核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女性健康必修课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飞沫传播: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传播,这是最常见的途径。
2、空气传播:结核菌可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肺部。
3、非典型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如痰液)或污染物体间接传播的可能性较小。
有些人担心外出就餐使用公共餐具,是否有感染结核病的可能。这个大可不必担心!使用公共餐具感染结核病的可能性虽然是存在的,但实际风险很低,且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餐具被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过,且带有患者的唾液或痰液(含有结核菌),未经彻底清洗和消毒,理论上可能成为传播媒介。结核菌在潮湿环境(如残留唾液)中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干燥后存活时间缩短。
然而实际上,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口腔摄入的细菌通常会被胃酸杀死,除非直接进入肺部或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公共场所(如餐厅)的餐具通常经过高温清洗或消毒(例如沸水、洗碗机),可有效杀灭结核菌(结核菌在60°C以上迅速失活)。即使餐具有残留细菌,感染所需的菌量通常较高,少量接触难以引发感染。
此外,只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即排菌状态)才会传播,未经治疗的患者风险最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的资料,结核病通过餐具传播的案例极为罕见,主要传播仍集中在空气飞沫途径。历史上,结核病的“接触传播”多与长期密切接触(如共用毛巾、吸烟工具)相关,而非一次性使用公共餐具。
对于个体而言,可以做到下面几点来彻底预防:
1、选择正规场所:正规餐厅的餐具消毒流程(如高温洗碗机)能有效杀灭结核菌。
2、自带餐具:若担心卫生,可携带个人餐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3、注意环境:避免与明显咳嗽或疑似患者共用餐具。
4、保持卫生:饭前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食物。
总计一下,使用公共餐具感染结核病的可能性很低,尤其是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几乎没有风险。即使在理论上存在微小可能性,实际生活中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案例极其罕见。相比之下,与活动性结核患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同住一室)是更值得关注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