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弹劾蒋介石,汪精卫首先通电响应,表示“此仍讨蒋之最后一着,”李宗仁和白崇禧也据此宣称“蒋中正包藏祸心。”陈济棠等数10位广东将领称“蒋氏恶贯满盈”。 蒋介石摆平了各路军阀,回头一看,却层林尽染,星星之火亦可燎原。宁粤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的下野风波,却以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对中华国土包藏祸心,蒋介石暗中操作,下野一个月后重掌大权而结束。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便是1931年,起因是他跟元老胡汉民因制定训政时期约法发生了冲突,所以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立刻引起了国民党内巨大的反蒋浪潮。 邓泽如、林森、萧佛成等人在1931年4月30日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名义发出弹劾蒋介石的通电,数落了其非法扣押胡汉民,陷害许崇智等诸多罪行,称其罪行不以个人地位为前提,久置党国大计于不顾 弹劾案一经发表后,汪精卫首先通电响应,表示“此仍讨蒋之最后一着,吾人惟有相与戮力,以期得最后之成功”。 随后广东将领陈济棠人亦是联名上表,称蒋介石恶贯满盈,神人共愤。但此做法广东省主席陈铭枢不认同,他表示就因中央扣留了一二名大员,就要兴师动众分裂对立,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蒋光鼐、蔡廷本人一直支持他的看法,主张拥护统一,反对内战。 最后李宗仁,白崇禧也发表通电,称蒋中正包藏祸心,窃党祸国,无恶不作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蒋介石在吴稚晖,张静江、蔡元培支持下暂时稳居,后来为了平息局势,主动上门去拜访胡汉民,要请胡汉民出席国民会议,胡汉民觉得蒋介石只是为了粉饰太平,只是为了故作姿态,所以便对蒋介石说“国事非同儿戏,我也不是三尺童子,怎么能听人吩咐呢?国民会议我要出席的话用不着请,我不愿意出席的话,就算是你请我也是徒然。” 不久后蒋介石便开始责难陈济棠是不服从党的命令向,盘踞广东,以谋反抗,势将为陈炯明第二。想对陈济棠下手,陈济棠也不甘示弱,双方争得的不可开交。 后反蒋派的汪精卫,孙科,陈济棠,李宗仁等人在广州成立的国民党中央执排委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跟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武力对峙。 而彼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三省沦陷,国难当头之际,而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仍然为派系纷争不休。 宁方该代表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前往香港同粤方进行会谈,粤方明面上表示可以取消广州国民政府,但是必须召开统一会会议,且蒋介石必须下野。 对粤方的这一项要求,宁方是反对的。表示其他的条件都可以商量,但唯独有蒋介石下野一条难以接受,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蒋介石思虑良久,便抛出诱饵,邀请粤方代表到南京谈判,还表示有关自己的问题皆可以在会议上进行讨论。 粤方怕蒋介石耍奸计,所以提出条件,必须先释放胡汉民,而后将开会的地点定到上海,达成协议后再去南京。双方又再次斗争不久,直到11月12日左右,蒋介石才高唱起团结内部,抵御外辱的响亮口号。 反蒋派为了争权夺利,后来又逐步分裂为广州胡派的四大和上海汪派的四大,表示要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要反对独裁,实行民主政治,想以此逼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便以退为进,辞去职务,开始暗中操作。此后孙科开始执政,然而其通电就职的当天,1932年1月1日,日军便对锦州发起了总攻,孙科为了博取舆论的支持,一方面表示要死守锦州,一方面要主张对日和平绝交,但是做不出任何实际行动。 最后锦州被攻占,全国舆论扶摇直上,抨击孙科,此时孙科面临严重的财政与外交的危机,为此一筹莫展,最后支撑不住局面,只能再请蒋介石等人主持大局,一场华丽的闹剧,就这样逐步宣告了结束。 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1931年,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弹劾蒋介石,汪精卫首先通电响应,表示“此仍讨蒋之
梦幻之影
2025-04-29 17:20:21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