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超话]吃董格格的瓜吃了好几天,小长假也快过完了。今天咱把视角拉得再远一

晶林看趣事为 2025-05-04 06:20:47

记录者[超话]

吃董格格的瓜吃了好几天,小长假也快过完了。今天咱把视角拉得再远一点,看看这事儿背后,更让人脊背发凉的“社会切片”。

有人说:嗨,这有啥稀奇的?“三代烟草人”、“三代石油人”、“三代电力人”、“三代税务人”……这种行业内部的“香火传承”,咱们不是早就“见怪不怪”了吗?甚至,调侃中还带着心酸地加上了“三代外卖员”。阶层固化的铁幕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似乎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

更有甚者,居然冒出一种奇谈怪论,说董格格这事儿吧,不算啥特权,反而是“阶级滑落”——你想啊,爷爷姥爷辈是院士,爹妈这辈只能当个二级学院副院长、二级公司总经理,到了她这第三代,居然要去给个外科医生当“小四”,这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这话听着,初一品,好像有点歪理。但你再咂摸咂摸味儿,不对啊!反过来想,一个协和的外科医生,能量得大到什么地步,才能让院士的孙女心甘情愿(或者说,不得不)委身做妾?这恰恰反证了顶级医疗资源所附带的,那种近乎令人窒息的权力和地位!

别忘了,90后这代人,身边多少同学当年选择了那条“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苦路。他们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规培),没日没夜的实验、轮转、考试,头发大把地掉,才好不容易挤进那些光鲜亮丽的三甲医院。

他们用“寒窗苦读和辛苦付出”,换来了张雪峰口中那种“唯一不需要主动社交”的职业地位,换来了那种“社会属性强到舍命程度”的影响力。这份尊荣,是他们应得的,是用血汗挣来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啊!这条卷生卷死、被无数医学生用命趟出来的“独木桥”,居然也能被权贵们如此“完美地绕开”!

还记得那句老话吗?“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这是说,真正牛逼的人,能在任何艰苦条件下适应、崛起。可现在呢?这句话被活生生扭曲成了——“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他们只是破坏环境!”

他们用权力和资本,直接在规则上凿开一个大洞,修了一条专供自家的VIP通道。你还在那儿吭哧吭哧卷GPA、卷论文、卷规培呢,人家直接“嗖”一下,开着特权越野车,碾过你独木桥边独家架设的宽阔大桥,抵达了你梦寐以求的终点,甚至还要回过头来,嘲笑你一身泥泞,不够“优雅”。

这次全网对“协和4+4”培养方案漏洞的“全面围剿”,为什么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一来,医疗这行当,性命攸关,它不像烟草、电力、税务……那么“遥远”,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更能触动公众最敏感的神经。 二来,相对而言,医疗系统,尤其是教育环节的个人信息,还算比较透明(至少以前是)。谁上的什么学,发的什么论文,导师是谁,相对容易查证。

但这,恐怕是互联网上,针对此类结构性不公的最后一次集体“狂欢”了。

你信不信?经过董格格这“一役”,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乃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现在八成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自查自纠”。后台数据该删的删,公开信息该关的关,未来只会捂得更严实。下一次再想通过公开渠道去质疑某个“天降神童”的履历,难度系数怕是要指数级飙升。

当阳光越来越难以穿透那些紧闭的门扉,当“爹是谁”比“你是谁”、“你多努力”更重要时;当连“学医”这条公认最苦、最需要真才实学的道路,都能被特权轻松“入侵”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留给那些没有背景、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的普通人的上升通道,还剩下多少?

“三代烟草人”或许我们还能忍,毕竟不抽烟死不了。但如果未来连给你开刀、看病的医生,都是靠“绕道”速成的“水货”,你我还能安心把性命交到他们手上吗?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公平问题,这是对社会信任基石的致命侵蚀。

警钟,已经敲得不能再响了!

当然,“协和4+4”培养的这些“董格格”们最终不可能真做手术,这样太辛苦了,他们真正目的是进入行政管理领导岗位,甚至通过干部交流制度进入更广阔的晋升空间,未来或者就成为某一行业领域的负责人……细思极恐啊!

0 阅读:0
晶林看趣事为

晶林看趣事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