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写信给毛

墨色流年深 2025-05-04 21:32:37

1945年周作人因当汉奸被判枪毙,被胡适等人救下,改判坐牢,49年出狱后写信给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改变了周作人后半生命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的一个深夜,在八道湾的宅院里,周作人伏案疾书,笔尖在纸上急促游走,这是一封写给毛主席的信,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字里行间既有忏悔,也有期待,更饱含着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化人对未来的彷徨与思索。 昔日的新文化运动健将,如今却在信纸上小心翼翼地剖析自己的过往,谁能想到,这位与鲁迅齐名的文坛"双子星",会在历史的洪流中跌入如此境地,信中,他一遍遍解释着自己的选择,那些被冠以"汉奸"之名的往事,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场难以摆脱的困局。 翻开历史的扉页,1937年的那个夏天,注定是周作人命运的转折点,当北平沦陷,大批文化人选择南迁时,他却留了下来,这个决定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考量,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劝说,无疑起了关键作用,这位性格暴躁的日本女子,用她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丈夫的抉择。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人开玩笑,1939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暗杀事件,彻底改变了周作人的人生轨迹,那颗被钮扣挡住的子弹虽未夺去他的性命,却击碎了他内心最后的抵抗,短短十二天后,他接受了日伪政权的聘书,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随后的岁月里,周作人先后担任了十三个伪职,从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到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督办,每一个职位都像一根绳索,将他越缚越紧,他在信中辩解说这是"缓兵之计",是为了保护北平的文化,可事实却远比这复杂得多。 抗战胜利后,历史的审判来得异常迅速,1946年,周作人因汉奸罪被判处死刑,这个判决在文化界掀起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最终,在胡适等人的奔走下,死刑改判为十四年徒刑,后又减至十年。 狱中的岁月,给了周作人充分的思考时间,当年轻战士谭天词那封血书传到他手中时,这位老学者终于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大义的分量,这或许也是他后来选择留在大陆,而非前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这样,周作人重新拾起了他的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外译者,《希腊的神与英雄》《伊索寓言》等译作虽然都是匿名发表,却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西方古典文学的窗户。 1956年,周作人受邀参加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这一刻,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命运会给他如此机会,他的日记被鲁迅博物馆高价收购,这些记录着他内心波澜的文字,最终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周作人的一生,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备受争议的"文化汉奸";他是优秀的翻译家,却也是不得不在历史夹缝中求生的知识分子,那封写给毛主席的长信,既是他的忏悔书,也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信息来源:光明网——警惕有关八道湾十一号的“偏听偏信”2017-03-01

0 阅读:0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

墨色流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