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项技术领先世界400多年,该技术传入欧洲后直接推动了欧洲知识的传播,乃至

浩然说文史 2025-05-04 23:23:08

中国有一项技术领先世界400多年,该技术传入欧洲后直接推动了欧洲知识的传播,乃至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这项技术就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然而,作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的生平却鲜为人知,甚至他的出生地都存在争议。 毕昇于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出生在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我们对他的家世和早年经历了解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毕昇曾是一位印刷铺工人。当时仍采用唐朝以来一直沿用的雕版印刷方法。尽管这种方法能够加快书籍传播的速度,但却存有着笨重、费力、耗时和不易保存等缺点。 根据北宋时期的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毕昇从事印刷工作后,对雕版印刷的缺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开始进行创新探索,最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曾尝试过胶泥活字和木活字两种方法,但由于木活字不方便雕刻和保存等问题,最终采用了胶泥活字。胶泥活字是将胶泥制作成统一规格的毛坯,然后在上面雕刻所需文字。在印刷时,将这些文字排列在木框中,涂上墨水,再覆盖纸张,即可完成印刷。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减少了成本,在后世逐渐地流传开来,并于15世纪传入欧洲。 然而,作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除了《梦溪笔谈》和《宋朝事实类苑》等零星记载外,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毕昇的出生地也存在益州、杭州、蕲州、徽州等说法,他的生卒年更难以考证。幸运的是,在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的五桂墩村中发现了毕昇的墓碑,这为对毕昇的了解提供了更准确的线索。然而,学术界仍无法确定这块墓碑的材料是否足以证明毕昇的生平和故乡。尽管存在争议,但对毕昇的贡献人们始终保持高度敬意。事实上,2010年,中国将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图中的一个撞击坑命名为“毕昇”,这可以被视为对他贡献敬意的最好证明!

0 阅读:0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