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可染带画作拜见齐白石,齐老坐在躺椅上随手翻看。看过几幅后,齐老突然

蜀山史道道 2025-05-07 09:17:29

1947年,李可染带画作拜见齐白石,齐老坐在躺椅上随手翻看。看过几幅后,齐老突然站起身道:“拿笔来!”然后便在其中一幅《牧牛图》上题了11个字。不料,这幅画作后来竟然卖到了7751万……

在1947年的一个春日午后,李可染带着自己的画作踏进了齐白石的家。屋内的氛围宁静而温暖,充斥着淡淡的墨香。齐老正坐在一把躺椅上,眼神专注地翻阅着一本古老的画册。

李可染轻声问道:“齐老,您看,这是我的一些作品。”他递上自己的画卷,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的手微微颤抖着,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齐白石接过画卷,缓缓展开。他的眼神在每一幅画上驻留片刻,不露声色。画卷中的《牧牛图》显然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久久地凝视着,然后突然站起身来,声音坚定而有力:“拿笔来!”

李可染急忙递上毛笔。齐老挥笔在《牧牛图》上题了11个字,笔锋流畅,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在那个年代,李可染和徐悲鸿的友谊如同一幅精致的水墨画。他们时常在徐家的书房里一起探讨绘画技巧,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李可染对绘画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徐悲鸿,两人常常沉浸在关于艺术的深刻对话中。

有一次,李可染在徐家看到了齐白石的兰花图,那幅画的精致细腻让他目眩神迷。他转向徐悲鸿,满怀敬意地问:“老徐,你认识齐白石吗?我想向他学习。”

徐悲鸿微笑着回答:“当然认识。但你已是中年,还想拜师吗?”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

李可染坚定地回答:“齐老的画远胜于我,无论年龄多大,我都愿意学习。”

那天,天气晴朗,微风轻拂。徐悲鸿的家中热闹非凡,来自艺术界的朋友们纷纷到来,人声鼎沸。李可染也在其中,他穿着整洁的长袍,手里拿着几幅自己精心挑选的画作,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齐白石。

宴会上,桌子上摆满了各式佳肴,花瓶里插着鲜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艺术家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艺术和生活,气氛和谐愉悦。齐白石坐在主位,身穿一件干净整洁的蓝色长袍,他的眼神深邃,偶尔点头微笑。

饭局接近尾声时,徐悲鸿站起身,拍了拍手引起众人的注意。他向齐白石介绍李可染,说道:“这位是李可染,他的画艺非常出众,我认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今天特地邀请他来,是希望他能有机会向您学习。”

众人的目光转向李可染。李可染站起身,躬身向齐白石行礼,然后将自己的画作展开。画作描绘的是一幅秀美的山水,山峰挺拔,水流清澈,笔触自然流畅。

齐白石的目光落在画作上,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笔每一划。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沉默地欣赏着。李可染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齐白石放下画作,他看向李可染,点了点头,表示对画作的认可。但他并未立刻答应收李可染为徒,而是说道:“画艺不仅在于技巧,更在于心境。你的画作有自己的风格,但还需更多的磨练。”

李可染听后,脸上露出谦卑的神情,他再次向齐白石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宴会结束后,李可染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回想着齐白石的话语和画作。他决心要更加努力地练习画艺,希望有一天能得到齐白石的真正认可。

日复一日,李可染总是抽出时间来练习画画,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肖像,他都力求精益求精。他时常回想起那次宴会上的情景,齐白石对他画作的点评,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可染频繁地造访齐白石的家。每次他都是满怀敬意,渴望从齐老那里学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哲学。李可染不仅关注齐老的绘画技巧,更专注于理解他的作品背后深藏的意境与哲理。他时常站在齐老的画架旁边,静静地观察,用心感悟每一笔一划所蕴含的深意。

此时,徐悲鸿知晓李可染的用心良苦,但他故意没有明言。他想给齐老一个惊喜,同时也是对李可染的一种考验。徐悲鸿深知,真正的艺术修行不在于名分上的师徒关系,而在于心与心的交流和相互启发。

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齐白石无意间提到了李可染,他说:“兴许他已经没有了拜师之心,要不这事就算了吧。”这话被齐子如听到,她知道这可能是一个误解。齐子如急忙找到李可染,向他转达了齐老的话。

李可染听后,立即前往齐家,急切地向齐老说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面对李可染的坦诚,齐老哈哈大笑,他对李可染说:“准备这么多没用的干嘛,直接行叩礼吧!”

于是,在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中,李可染正式成为了齐白石的弟子。齐老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一幅珍贵的《五蟹图》,作为礼物赠送给李可染。这幅画上面还题着:“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天下矣。”这显示出齐白石对李可染的高度评价和期待。

其实,齐老很早以前就已经决定收李可染为徒了,连礼物都早已准备妥当。在随后的十年里,李可染一直在齐老的指导下学习,他的绘画功力也随之大有长进。

最终,李可染自成一派,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尽管他的名气可能无法与齐老相提并论,但在艺术界,除了齐白石,几乎没有人能够压倒李可染。

0 阅读:53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