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易感冒,合理选用感冒中成药很重要】健康科普中医养生说春天乍暖还寒,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且多风的季节。就说北京现在的气温,在刚过去的周末里升温到感觉“夏天”要到了,有些年轻人已提前入夏穿上了短袖,但是受冷空气影响,明天又要降温了。也正因冷暖骤然变化,人体穿衣不及时,导致身体受凉,病毒入侵身体内部,所以春天最易导致感冒的盛行。
感冒通常来看不能算什么大问题,合理选择相关中成药物,并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就很快痊愈了,但也有一些感冒缠绵难愈、后遗症状长期存在,或是因为选错感冒药而导致感冒加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风寒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苦甘颗粒……面对琳琅满目的感冒药,您会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正确选择吗?
在用药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感冒的病因、病机、分类。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皮毛或口鼻感受、触冒六淫邪气或时行疫气导致卫表失和、肺失宣肃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中在诸多致病邪气因素中以风寒为多见。风寒邪气侵袭肌表,由于人体受到了冷刺激,汗孔突然闭合,导致在表之卫气郁遏、肺气失宣,表现为恶寒、无汗、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头痛、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此时的表现称之为风寒感冒、伤寒。
寒性收引,随着卫气郁遏进一步明显,或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寒凉,继而在外寒的基础上出现热象。
如果热象在表,表现为恶寒、发热、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此时称之为风热感冒、风温、风热在表。
如果外有寒象同时热象在里,表现为发热、恶寒、咽痛、咳嗽、口渴、心烦、小便黄、大便干或黏滞不畅,称之为表寒里热、外寒内热、热伤风。
如果邪气完全入里,由表寒完全转化为里热,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口渴、心烦、多汗、小便黄、大便干或黏滞不畅,甚至高热、神昏,此时称为里热证。(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