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来坚决不入缅籍,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19

翊龙骧云 2025-05-09 10:08:14

67年来坚决不入缅籍,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1942年的加尔各答港码头,28岁的杨剑达正在验收从旁遮普运来的优质水牛皮。身为印度最大的华商皮革商行的少东家,他西装口袋里的派克金笔能够轻松签下整船订单。直到某个午后,在码头上的伤兵队伍里,突然传来熟悉的梅县山歌,那个满身血污的士兵居然是他儿时一同放牛的伙伴。 “日本人占了腾冲,咱家祠堂的匾额……被劈成柴火烧了。”同乡哭着向他诉说。当天夜里,12艘满载制革机械的货轮改道向北航行,船舱最里面藏着用牛皮仔细包裹的200箱磺胺药——这是他抵押整个商行换来的“投名状”。 野人山潮湿的晨雾之中,新一军工兵营的兄弟们传看着一个奇迹:师长孙立人的军靴竟然用的是意大利小牛皮做内衬。“这是俺从加尔各答带来的嫁妆。”杨剑达用裁皮刀削着美军降落伞的尼龙绳,周围一片哄笑声中,16岁的小通讯兵突然举起破旧的绑腿:“杨老板,能给我补个护膝吗?” 在最为惨烈的密支那围城战期间,杨剑达的牛皮作坊成了战地医院的地下圣地。皮带在沸水里翻滚,变成固定骨折的夹板;牛皮被裁剪成上百副护颈,保护着冲锋战士的脖颈。当日军的燃烧弹点燃最后一座机枪堡的时候,他疯狂地挥舞着为师长特制的牛皮马鞭,从火场里拖出7个烧焦的身躯。 1987年仰光唐人街的雨季,曾经的皮革大亨蹲在铁皮屋檐下修补皮鞋。竹筐里泛黄的账本记录着特殊的收支:某一页画着37个带有生辰的军装内衬草图,某一页粘着结块的云南白药残渣。当黑市商人捧着成捆的美元求购他私藏的貂皮时,老人突然掀翻茶桌,从樟木箱底拽出一件千疮百孔的牛皮马甲——内侧密密麻麻地缝着700多个褪色的名牌。 2011年8月31日,年届九旬的老人杨剑达终于回到故乡,他在腾冲国殇墓园向英勇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敬礼,并且深情地哼唱着“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孤军奋守斗战场”。当年9月3日,杨剑达将带着两儿一女回梅州认祖归宗。他随身带着外侨证,那是一张皱巴巴的纸,是他在缅甸唯一的身份证明。即便这给他带来诸多不便,但67年来他坚决不加入缅籍,他说:“我永远不会加入缅籍,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0 阅读:24
翊龙骧云

翊龙骧云

翊龙骧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