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谈:一心做好业务,最后折在了资本上

山楂看汽车 2025-05-09 15:03:12
李想所谈汽车之家“一心做好业务,最后折在了资本上”是指什么?个人猜测应该是当时:因为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融资过程被过度稀释控制权,最终被资本“偷了家”的事情 正如 早上感叹的:擅长做产品,与擅长讲故事与资本融资的能力要求不一样 搞得定产品的坑,却不一定躲得掉资本的坑 在融资过程中,过度稀释的股权结构,使创始人团队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大幅削弱,最终导致控制权丧失,很多创业者都遇到过 今天先谈李想的汽车之家遇到的,有空了再来谈谈身边遇到过类似教训的朋友 汽车之家继承了李想早期创业项目泡泡网的股权结构,而泡泡网在创立时,李想年仅18岁,对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设计并没有太上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汽车之家现金流几近断裂,汽车厂商和广告公司拖欠账款,融资环境恶劣。 李想曾表示,当时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不得不通过出售泡泡网和汽车之家55%的股份给澳洲电讯换取资金(约4.96亿元人民币)。 这一决定虽暂时救公司于危难,但也让澳洲电讯成为控股股东(占股75%),李想和团队(仅剩5%)逐渐丧失主导权。 随着汽车之家发展,澳洲电讯作为大股东与李想团队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2011年,李想已有退意,计划离开汽车之家重新创业,反映了其对资本方控制的不满。 2015年,澳洲电讯将47.4%的股权出售给中国平安,引发管理层与新股东的激烈争夺,最终平安入主,管理层大换血,李想和秦致等核心创始人相继出局。 因此李想在创业早期认为“做好业务就行了,资本不重要”,忽略了资本运作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性。 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意识到“资本是一个企业另外的50%”,与经营同等重要。 所以到了理想汽车,股权结构设计就老练多了,李想牢牢掌握了控制权(如今投票群仍有68%),后面我们挨个梳理各车企股权结构

0 阅读:8
山楂看汽车

山楂看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