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沙漠种植椰枣,改善了恶劣环境,甚至靠出口赚取了30亿,反观我国,2019年,阿联酋送给了我国十万株椰枣苗,可为什么我国选择种在海南? 埃及的椰枣品种能在沙漠活下来,靠的是几百年适应极端干旱的本事,可中国西北的土壤、气候和埃及不一样,硬种可能活不了,还可能破坏本地生态。 海南试种,恰恰是为了先摸清这些苗子的脾气,耐不耐湿?抗不抗虫?如果盲目的往沙漠塞,万一死了或者疯长成入侵物种,损失更大。 把本土作物送给中国可不是中阿合作的“面子工程”,仔细看阿联酋送椰枣背后是“一带一路”的农业技术交流。 中国没急着照搬埃及模式,反而先搞小范围试验,恰恰说明对待外来物种足够谨慎。 而且要是真能在热带地区种出高品质椰枣,说不定能打开新市场,总比一拍脑袋种沙漠强。 再加上现在全球还有不少生物入侵的教训,澳洲的兔子、美国的亚洲鲤鱼,很多当初不谨慎对待就引进的结果失控的。 中国这次选择先试种,再推广,恰恰是负责任的做法,与其急着赚快钱,不如稳扎稳打,毕竟农业可经不起“赌一把”。 (信息来源:中新网—一颗小椰枣,见证中阿农业合作在海南“开花结果”)
·埃及在沙漠种植椰枣,改善了恶劣环境,甚至靠出口赚取了30亿,反观我国,2019
墨香古韵里
2025-05-09 17:2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