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安葬了陈独秀?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江津偏僻的山村鹤山坪,终年63岁。他晚年流离江津,生活相当困难。
陈独秀自小就非常聪明,酷爱读书,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他接受的是新时代的思想,后来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陈独秀也是历经困难重重,他有过三次婚姻,前两任都经过种种原因最后分道扬镳,后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第三任妻子潘兰珍。
陈独秀早年的时候还挺风光的,培养的儿子、女儿也是非常优秀,他的子女在他的影响下也是参与到革命中,不过后来均是牺牲了,这对陈独秀的打击很大,从此之后常常抑郁寡欢。
1930年的时候,陈独秀迎来了人生的黑暗时刻,生活也是穷困潦倒。此时的他也正在被通缉,没有办法,他只能逃亡。
陈独秀改了名字,对外称是“李先生”,逃亡到了上海的贫民窟,想着应该不会有人能够找到这里,也相对安全一点,于是就决定暂时隐居在此。
这天他因为身体上的疾病发作,后来终于承受不住,晕倒在了路边,恰巧被路过的潘兰珍看到,于是就将他救了起来。
潘兰珍将陈独秀送到了医院,在陈独秀醒来之前还在照顾他,醒来之后的陈独秀也了解了情况,并向潘兰珍道谢。
两人随后闲聊了起来,潘兰珍之前家里的条件也不好,经常被地主家剥削,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有一个比较幸福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也就感觉没有那么苦了。
可是等潘兰珍长大一点之后,人也出落得亭亭玉立,于是就有不怀好意的人起了歹心。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潘兰珍实在是在家乡待不下去了,心灰意冷之下逃离到了上海。
一个弱女子在上海生活也很是艰难,于是就找了个公司打工,她也在贫民窟租住。
没想到潘兰珍和陈独秀还是邻居,因为这次的事件两人也认识了,平日里你来我往的,也渐渐熟络了起来。
陈独秀被潘兰珍的善良和温暖所吸引,潘兰珍也觉得陈独秀文质彬彬很有气质,应该是一个读书人。
最后两人发展成为同居关系了。潘兰珍也没有问过陈独秀的具体事情,只知道他是“李先生”,他们就像寻常夫妻一样,过着安稳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陈独秀还教潘兰珍读书写字,潘兰珍也很聪明,一学就会,潘兰珍也给陈独秀做饭、洗衣。
两人同居了两年,但是潘兰珍没有怀过孕,于是两人商量之后便决定领养一个孩子,刚开始其实还好,后来也渐渐的因为孩子的事情两人偶尔会吵架。
这天,两人又因为孩子的事情吵了起来,潘兰珍很是生气,最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在娘家住了几天之后就又回到了上海。
可是回到上海之后却没有见到陈独秀,只见家里陈独秀的东西也不见了,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潘兰珍也没法联系陈独秀,只能偷偷难过。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潘兰珍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人,这人正是陈独秀,报纸上写着陈独秀的信息,潘兰珍此时才知道陈独秀的真实身份。
潘兰珍看过报纸之后知道陈独秀已经被国民党逮捕,于是安置好孩子之后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准备去找陈独秀。
潘兰珍经过一路跋涉来到了南京,一路打听陈独秀的消息,后来终于找到了他。
两人相见的那一刻热泪盈眶,陈独秀的心里是又惊又喜的,没想到潘兰珍为了他千里迢迢的来到此地,真的是很感动。
陈独秀怕耽误潘兰珍,想让潘兰珍离开,可是潘兰珍却坚定地留了下来。
后来潘兰珍就在附近租房住,找工作,还要照顾陈独秀,陪了陈独秀五年,1937年的时候陈独秀被要求释放,陈独秀出来之后也公布了两人的关系。
后来两人经过多次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处地方,在江津偏远地区鹤山坪石墙院内隐居,此后便一直居住在此。
不幸的是陈独秀的身体也已经不是很好,在此地度过了他最后的四年时光。
陈独秀很喜欢康庄,这里的景色很美,后来陈独秀过世之后,康庄前坡被捐出作为陈独秀的葬身之地,江津的各界人世也都来参加陈独秀的葬礼,潘兰珍处理完陈独秀的丧事之后便遵照丈夫的遗嘱开始生活。
陈独秀虽然已经不在,可是他做的贡献被人们深深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