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6年,辽军攻灭后晋。29岁的耶律阮在后宫看到一个41岁的老宫女,只看一眼,契丹武士如同被敦煌飞天缚住魂魄的痴人,手中的屠刀竟掉落于地,对辽太宗说了一句:“战功我不要了,我只要她!”说完,就疯了似的把她扛到肩上准备带走——成了辽国历史上传奇汉人皇后。 这个宫女名叫甄氏,相传是魏晋名门望族甄氏之后。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她,不仅容貌出众,还兼具才华与智慧。最初,甄氏是后唐宫女,凭借端庄秀雅的气质和知书识礼的品性,深受后唐宫中众人喜爱。后唐灭亡后,甄氏留在后晋宫中,历经两朝,直至辽太宗灭后晋,她被耶律阮看中,命运就此改写。 29岁的耶律阮正值风华正茂,而甄氏已年近40,年龄差距却毫无阻碍。耶律阮被甄氏的风姿绰约和成熟魅力深深吸引,汉人美女的知性光辉,如同文明降维进阶般的震撼。不久,耶律德光在撤军途中突然病逝,耶律阮在众人拥戴下登上皇位,随即册封甄氏为皇后。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辽国“帝族耶律氏、后族萧氏共治天下”的传统,也引发了契丹贵族的强烈不满。 在辽国,皇后之位向来由萧姓贵族女子垄断,这一传统源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当年,阿保机为统一契丹东征西讨,皇后述律平或出谋划策,或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阿保机崇尚中原文化,以汉高祖刘邦自居,便将述律平比作汉相萧何,赐萧姓为述律家族姓氏,并规定萧家世代为皇后。此后,耶律氏与萧氏建立起紧密的嫁娶关系,皇后之位也成为萧氏家族的世袭特权。 而甄氏出身汉人,比皇帝大10多岁,还是多个汉人皇帝的二手货,这让契丹大臣们难以接受。断腕太后述律平听闻耶律阮立甄氏为皇后时,断言这个孙子“不可救药”。然而,耶律阮不为所动,他铁了心要立甄氏为后。 但耶律阮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天禄四年(950年),耶律阮将契丹妃子萧撒葛只也册立为皇后,辽国竟出现了两位皇后并存的局面。 甄氏阅历丰富,有着卓越的政治见解。她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中原局势的复杂,反对辽国攻掠中原,主张休养生息,与民为善。而耶律阮在辽国推行改革,再次触动了不少契丹酋长贵族的利益,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公元951年,北汉的刘崇向辽朝称臣,请求派兵支持攻打后周。耶律阮认为这是南征的好时机,甄氏却认为此时出兵不妥,极力劝阻。但耶律阮心意已决,坚持率军南下,他的生母萧太后、甄氏以及萧撒葛只等后妃也随军出征。 当大军抵达归化州的祥古山时,耶律阮在行宫摆宴祭奠生父,席间与群臣喝得酩酊大醉。当天傍晚,早有反心的契丹贵族察割发动叛乱,冲入宫帐,将耶律阮和甄氏杀死在睡梦中。一代帝王和他深爱的皇后,就这样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香消玉殒。 甄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从一名宫女,一跃成为辽国皇后,见证了辽国汉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权力博弈。她的爱情故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 保宁八年,重修《世宗实录》。史官于残卷中得素笺半幅,上绘望仙髻样,旁注契丹小字:“汉月可葬,唐风难亡。”枢密使室昉见之放声恸哭——昔年皇后改制官服,曾指着他衣上回鹘纹叹:“此等繁复绣样,耗绢三匹,可活流民十口。”#新锐创作者成长计划# #耶律阮# #辽朝皇帝#
公元前91年,卫子夫绝望上吊自尽,临死前道:“陛下我跟你四十八年,太子据儿做了三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