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话不能全部相信,英国人的话也不能全部相信!说到底,英国和美国再怎么闹腾,他们终究是“兄弟之国”。 英国是第一个和美国签订所谓关税协议的国家,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方对于英国钢铁和制药等战略领域设置了严格的所谓“安全”条款,其中暗藏针对中国供应链的算计。 说的直白一点,美国一直在拉拢英国,从而对中国展开孤立!甚至说是组建一个所谓的“排华联盟”。
为什么说美英这份关税协议,全是对华的算计呢?美英2025年5月8日签署的关税贸易协议包含针对中国供应链的"制度性孤立"意图,其核心在于通过规则重构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关键产业链之外。 中国学者张燕生明确指出,美国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如英国)签订包含"毒丸条款"的贸易协议,要求缔约方在对华经贸政策上与美国保持同步,形成事实上对中国的"围堵链"。这种条款比单纯关税更具战略排他性,例如美墨加协定中规定"若任一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其他成员国可退出并建立新双边协定",这种制度性排斥机制直指中国。 此外,这份所谓的美英协议要求建立"数字贸易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则,其中暗含对中国技术标准的排斥。例如,在制药领域要求公开"生产设施所有权信息",可能迫使阿斯利康等在华英企泄露商业机密;钢铁行业碳税豁免仅适用于"符合美国标准的供应商",直接针对中国绿色钢材出口优势。这种技术标准的政治化运用,构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规则围堵"。 协议将美英"特殊关系"升级为"经济安全联盟",在政府采购条款中明确"防范非GPA缔约国的不公平竞争",实质是将中国排除在英美公共采购市场之外。英国为换取每年10万辆汽车对美出口配额,承诺在数字服务税、药品关税等领域向美方让步,这种"主权让渡"削弱了其在对华合作中的政策独立性。
对于美英玩出这一操作,中国外交部及商务部已明确表态,强调国家间经贸合作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并指出该协议中的"安全条款"实质是"制度性排华"的政治操作。 怎么说呢?国际局势演变至今,美西方阵营已公开宣称要与中国彻底切割产业链,将过去隐性疏离的战术转为明面博弈。中国何尝看不出这场战略转移的端倪?从芯片禁令到技术封锁,从供应链重组到金融限缩,我们早以"备胎转正"的韧性构建起反制体系。 当前中美博弈尚未尘埃落定,全球产业链重构犹如地壳运动,那些游走于两大板块间的"浮岛国家",注定要在现实利益与战略安全间反复摇摆。他们今日献媚式地配合技术封锁,明日又悄悄派商务代表团叩门,这种两面性恰恰暴露了其对历史潮流的误判。
正如《易经》所言:"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场关乎人类发展方向的世纪博弈,终将在历史规律的裁决下廓清迷雾。中国要做的,是继续做深自己、惠及世界,让那些试图"刨根"的宵小之辈最终发现。他们挥动的不是铁锹,而是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