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广东广州,一男子为了还债开始变卖家产,两颗价值150万的罗汉松,被

玄光旅 2025-05-15 15:35:05

“见利忘义!”广东广州,一男子为了还债开始变卖家产,两颗价值150万的罗汉松,被邻居以100万的价格买走!没想到2个月后,两颗罗汉松竟然没存活,于是邻居就要求他退回那100万,遭到拒绝后,双方开始对簿公堂! 2024年初,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收到一起特殊的民事诉讼。原告刘先生起诉被告周志雄,要求其退还一笔高达100万元的购树款项。这场纠纷的起因,是两棵罗汉松的存活问题。然而,要理解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需要从几年前说起。 在广州商界,周志雄曾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十年前,他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房地产和投资领域创造了令人羡慕的财富神话。据广州多家媒体报道,其个人资产一度超过10亿元。事业如日中天的周志雄,在广州最高档的别墅区购置了一座占地近千平米的豪宅,并投入巨资进行装修。 这座别墅的前院,是周志雄最为得意的杰作。他聘请了知名的园林设计师,将其打造成一处融合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审美的精致花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棵价值150万元的名贵罗汉松。这两棵树龄过百年的罗汉松,树形优美,枝繁叶茂,是周志雄亲自从福建一处古宅园林中购得。 为了确保这两棵罗汉松的养护质量,周志雄专门从福建请来了原来照料这对罗汉松的老园丁。每周,这位园丁都会按时查看罗汉松的生长状况,调整浇水量和施肥计划。在园丁的精心照料下,这对罗汉松在广州的气候中也适应良好,成为了周志雄别墅的标志性景观。 商界朋友来访时,周志雄总会带他们参观这座花园。两棵罗汉松的价值,很快在广州的富豪圈子里传开。一些企业家在谈判桌上,也会提及周志雄的这对罗汉松,仿佛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财力的标准之一。周志雄的生意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机会,他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投资触角延伸到了多个领域。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突变在所难免。2023年下半年,受到多个投资项目失利的影响,周志雄的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债主的追讨让他不得不开始变卖个人资产。他的那座豪华别墅,连同里面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和家具,都要被迫出售。而那对被他精心养护多年的罗汉松,也难逃被变卖的命运。 此时的周志雄,已经无暇顾及昔日的荣耀。他在小区业主群发布了一则出售信息,希望能尽快将家中物品变现。这则信息很快引起了邻居们的关注,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原告的刘先生。没有人能想到,这对罗汉松的交易,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刘先生是周志雄的隔壁邻居,两家虽然不常来往,但因为住在同一个高档小区,彼此也算熟识。当他得知周志雄要变卖家产时,第一时间前去看望。在交谈中,刘先生先以5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名贵家具。随后,他又对院子里的那对罗汉松表示出强烈兴趣。 经过一番商谈,双方最终以100万元的价格达成交易。这个价格比周志雄当初的购入价低了三分之一,但在当时的困境下,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刘先生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希望周志雄能够联系原来的园丁,确保罗汉松的移植工作万无一失。 为了履行承诺,周志雄联系到了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这位园丁在确定移植方案时,特别强调了罗汉松移植的难度和风险。他指出,罗汉松作为名贵树种,根系脆弱,移植后的存活率往往不太稳定。尤其是这对罗汉松已在原地生长多年,移植风险相对更大。 然而,在当时的交易过程中,双方都没有就罗汉松的存活问题进行明确的书面约定。周志雄按照刘先生的要求,安排园丁精心完成了移植工作,整个过程他也都在现场督导。移植完成后,园丁还特别叮嘱了养护要点,包括浇水频率、施肥方式等具体事项。 但事与愿违,这对罗汉松在移植两个月后相继出现了枯萎现象。发现问题后,刘先生立即找到周志雄,要求退还全部购树款项。他认为,100万元买来两棵最终会死亡的树木,这笔交易明显不合理。但周志雄则表示,交易过程中没有约定保证存活,而且树木的死亡原因也无法确定。 双方就此展开多次协商,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刘先生最终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将周志雄告上法庭。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重点关注了几个关键问题:合同内容是否包含存活保证、双方是否就树木状况有明确约定、以及市场交易惯例等。 结合《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和市场交易习惯,法院认定本案属于普通买卖合同,不存在对树木存活的特殊约定。同时,周志雄提供的证据显示,他当初购买这对罗汉松时,卖方也是按照不包存活的标准进行交易。因此,法院最终驳回了刘先生的诉讼请求。 这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见利忘义"的讨论。表面上看是一起简单的买卖纠纷,实则折射出商业社会中的契约精神问题。在法律层面,明确的合同约定才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关键。这也提醒人们,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应当将各项条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0 阅读:0
玄光旅

玄光旅

玄光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