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特别喜欢吃狗肉,部队行军,每到一个地方,粟裕将军总会自掏腰包五块钱,派人与当地的群众商量打狗,请大家吃狗肉。
1948年,中国大地上的硝烟仍未散去,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还在继续,粟裕将军带领着一支小分队,在寒风中艰难前行。
他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打游击数月,日日夜夜兼程行军,处处遭遇国军的阻击,粟将军深知,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只要大家不懈怠,坚持下去,苦难终会过去,光明终会来临。
在路上行军途中,粟将军总是走在最前面,身先士卒,与每一个战友同甘共苦,他那坚毅的脸庞上满是风霜,却依然透着坚定和乐观。
这给跟在他身后的每一个战士力量,使他们在寒冷中燃起斗志,在饥饿中咬紧牙关。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这里已经被战火摧残,村民们在废墟中勉力维生,粟将军心里揪了一下,这个村庄与他的故乡何其相似。
想到那样的景象,可能也发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他的心被悲伤裹挟,但是很快,他就振作起来,他知道不能在这个时候动摇,不能让战士们看出他的软弱。
尽管环境苦难,但村民们还是尽己所能地,招待了这些刚从战场回来的战士,粟将军看到大家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绝望,心中充满感激。
这个时候,他注意到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养着狗,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海一闪而过,或许可以买些狗肉给大家补补身子,狗肉滚三滚,确实有助于恢复体力。
于是,粟将军立即掏出自己仅有的几块钱,嘱咐手下的士兵去村里买几条狗,士兵们起初有些不解,但还是服从命令去做了。
不久,几条狗就被买回营地,粟裕将军亲自动手处理,然后交给战地厨师烹制。
当晚,狗肉的香味弥漫整个营地,久违的热乎乎的大餐,让每一个人的眼里都透着喜悦,粟将军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心里的阴霾也一扫而光。
他知道,正是这份热烈的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支撑着他们在寒冷中前行,在绝境中生存。
吃过狗肉后,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开始吹起口琴唱起歌来,他也轻声跟着哼唱,声音中透着沧桑与柔情。
这一刻,人们似乎忘记了战火与创伤,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从那天开始,粟将军经常会在行军途中,花自己的钱买狗肉给战士们补充体力,虽然条件艰苦,但这已经成为大家最期盼的一件事。
渐渐地,吃狗肉这一传统成了这个小分队的标志,而对粟将军来说,这也成为他在战争岁月中最美好的记忆。
后来,粟将军带领部队转战各地,击败敌人,解放城池,每一次胜利,每一次团圆,他都会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夜,想起狗肉的香味,想起大家望着星空吹唱的画面。
那些画面成为他心头的灯塔,在前方指引着他,许多年后,战争结束了,人们回忆起那个艰苦却又伟大的时代。
粟将军喜爱吃狗肉的故事,也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段岁月的点点滴滴,编织成一段充满人性光辉的历史。
粟裕将军用他的仁爱与坚强,感染并照亮了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内心,而他喜爱吃狗肉的习惯,也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简单却温暖的美好。
当今的和平年代,这些故事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代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