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美较量没人出来当和事佬?不夸张的说,没有人想劝架,全世界都希望中国揍美国一顿。这种看似荒唐的全球共识背后,藏着国际政治最现实的逻辑——当霸凌者横行三十年,连瑞士银行都能冻结他国资产时,谁不想看场“恶霸现世报”的好戏? 在这场激烈角力中,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国家似乎暗暗希望,崛起的东方大国能扳回一城,甚至占得上风。这背后究竟是何缘由?昔日的“世界警察”何以落得这般境地,而“挑战者”又凭什么赢得了这隐秘的“民心”? 要解开这个谜团,不妨先看看过去三十年,那位自诩“世界警察”的美国,在全球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列举一些例子,一目了然。 比如:当年,仅凭一小瓶“洗衣粉”作证据,美国便悍然入侵伊拉克,颠覆其政权,给那片土地带来无尽灾难。至今,叙利亚依旧在美国的干涉下满目疮痍。 再比如:沙特等石油富国虽与美国维持“友好”,但对美国长期操控油价早已不满。去年油价飙升,拜登亲电沙特要求增产,却碰了一鼻子灰,沙特的直接拒绝,把双方矛盾摆上了台面。 再看看东亚,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和韩国,其处境常被形容为“半殖民地”。美国不仅逐年抬高驻军费,还紧握军事指挥权,甚至强推导弹防御系统,名为保护,实为深度捆绑。 韩国引以为傲的三星,也得向美国司法部缴纳高达50亿美元的罚单。日本则在《广场协议》后经济一蹶不振,陷入三十年停滞,年轻人中弥漫的“低欲望”与此不无关系。 即便是欧洲老牌强国,也未能幸免。法国工业明珠阿尔斯通,硬生生被美国肢解吞并,高管一度身陷囹圄,法国总统马克龙至今提及此事仍耿耿于怀。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投入数百亿欧元后竟被炸毁,投资打了水漂,却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就连紧跟美国的英国,其脱欧背后,也多少有摆脱美国控制、寻求自主的考量,只是路走得磕磕绊绊,效果不彰,甚至有些后悔。 至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更是饱尝美国霸权苦果。非洲,法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通过非洲法郎区收取铸币税,而美国的粮食巨头则控制了非洲种子市场,扼住当地农业的咽喉。 南美洲这片“后院”,华盛顿更是频繁粗暴干涉内政,将试图自主发展的左翼领导人视为眼中钉。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那句“我们并非反美,只是渴望自主决定种植何种庄稼”,道出了多少发展中国家的心声。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美国的霸道早已敢怒不敢言。而中国的崛起,恰似一股清泉,为沉闷的国际秩序注入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修港口、铺铁路,实实在在推动了当地经济民生。 华为的5G技术,让许多亚非拉国家第一次有机会以可负担成本,享受与发达国家同步的高速网络。与美国那些听起来很美却往往口惠而实不至的“民主自由”口号相比,中国这种着眼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模式,显得更为务实,也因此更受欢迎。中国甚至成功斡旋宿敌沙特与伊朗和解,这份外交成就令世界瞩目。 于是,在中美较量日趋激烈之际,各国政客心里都有本账,公开劝和几乎不可能。 因此,多数国家不约而同选择“战略性沉默”,表面不偏袒,私下却与中国保持联系合作。澳大利亚近期的态度转变就是个例子,经历前几年的反华逆流后,迅速调整政策,与中国签下铁矿石大单,明显降低反华调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国家立场的显著转变:除了沙伊和解,阿联酋开始用人民币向中国购买军火,逐步摆脱美元依赖;卡塔尔也在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积极探索。这些长期依赖石油出口的产油国,过去深受美元霸权限制,如今纷纷寻求多元结算方式。即便美国第五舰队依旧在波斯湾巡逻,也难以阻止这些国家与中国深化人民币结算的决心。 说到底,中美较量早已超越金钱与武器竞赛,其深层内核是两种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的碰撞。美国想维护其冷战后建立的单极霸权,中国则要实现自身发展和民族复兴,这两种诉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对此,大家怎么看?
为啥中美较量没人出来当和事佬?不夸张的说,没有人想劝架,全世界都希望中国揍美国一
时代观察者
2025-05-23 01:07: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