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0年,在越南关押6年的“叛徒”汪斌回到国内,昔日战友指着鼻子骂他是卖国贼,上级的审查也步步紧逼。直到一个神秘人的出现,让他突然对往后的日子有了底气。 (信息来源:阵匠——中国军官汪斌:老山战役时成为俘虏,被关押6年,回国仅剩37公斤) 1990年,中越边境一场特殊的战俘交换正在进行。一边是从中国战俘营走出来的越南士兵,他们在中国得到了悉心照料,另一边从越南战俘营归来的中国军人,几乎个个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眼神里是化不开的疲惫与绝望。 人群中一个身影尤为扎眼:他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却已满头白发,体重仅剩37公斤。他的脸颊深深凹陷,脖子上青筋暴起,手臂细得像干柴,身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伤疤,这个人就是汪斌。 他曾被战友们认定早已牺牲的英雄,谁知就在他被俘后不久,一封署名“汪斌”的信件竟出现在越南报纸上。信中声称自己受到了“人道主义待遇”,还呼吁停战。这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他本以为踏上故土会迎来欢迎,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指指点点。汪斌瞬间从劫后余生的庆幸坠入了无底的绝望。质疑的声浪几乎要他彻底压垮。他的上级也随即启动了严格的审查程序。难道这位战士注定要背负着骂名,在屈辱中度过余生? 就在汪斌濒临崩溃之际,一位身着军装的男子走了他疗伤的医院,他正是时任第40师副师长、名将陈赓之子陈知建。 当陈副师长第一眼看到病床上汪斌那副凄惨的模样时,瞬间愣住了。他快步走到床前,轻声问道:“你就是汪斌?”汪斌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因身体极度虚弱,连这个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陈知建仔细打量着他,从头到脚,每一处伤痕都让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心头一沉。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心疼:“你在越南,过得很苦吧?要是真觉得你叛变了,我们根本不会来。” 这句简短却充满信任的话,瞬间击溃了汪斌内心所有的防线。他再也绷不住了,压抑已久的情绪倾泻而出。陈知建静静地坐在床边,鼓励他把一切都讲出来。这让他重新燃起了为自己讨回公道的勇气。 汪斌生于山东邹城,19岁参军入伍。凭借出色的军事和政治素养,他稳步晋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战役中,被任命为118团1营2连的副指导员。 他们接到任务,沿着路线摸到1214高地。密集的炮火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全连瞬间倒下五十多人,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幸存的战士只能各自为战。汪斌临危受命,接替指挥,迅速组织抢救伤员、回收战友遗体。 可战场的残酷远超想象。越军并未撤离,而是潜伏在暗处,守株待兔。汪斌的左臂被子弹击中。他当即卧倒准备还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枚手榴弹在他身旁轰然炸响,剧痛和冲击波让他瞬间失去了意识。 等他再醒来时,人已经被五花大绑,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越南士兵。被俘的事实如晴天霹雳,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和愤怒,从那一刻起,汪斌坠入了人间炼狱。 越方对他施展“软刀子”,可汪斌的回应只有痛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越军将他押进监狱,各种酷刑轮番上阵,想从他口中撬出情报。汪斌被打得体无完肤,却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泄露。 被俘的屈辱感,让他一心求死。但越军发现他的军官身份后,强行救下汪斌,这不是出于人道,而是为了长期折磨他,最阴险的就是逼他写那封“投降信”。汪斌含泪写下,他解释这并非贪生怕死,而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他还活着。 有了陈知建的支持,调查终于全面展开。调查组查阅大量档案,走访多位当年的战士,甚至通过特殊渠道核实了越南方面的信息。最终结论清晰地摆在所有人面前:汪斌被俘期间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他守住了一名中国军人的底线。 陈知建拍着汪斌的肩膀,坚定地说:“你是真正的中国军人。”汪斌泪如雨下。身体稍有好转后,汪斌便积极投身训练。但他再也跟不上高强度的训练节奏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汪斌提交了退伍申请,回到家乡山东邹城。 汪斌经历了磨难和重生,在暗无天日的战俘营里,他守住了气节;在归国后的流言蜚语中,他挺过了精神上磨砺。他用自己遍体鳞伤的遭遇,刻画出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与坚韧。
[太阳]1990年,在越南关押6年的“叛徒”汪斌回到国内,昔日战友指着鼻子骂他是
韫晓生
2025-07-18 15:05: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