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都开始指责泽连斯基撒谎。 当地时间7月21日,法国《世界报》率先披露,泽连斯基宣称的乌军阵亡4.6万人、受伤38万人的数据存在造假嫌疑。随后,英国和美国的媒体也跟进报道,质疑泽连斯基政府隐瞒真实伤亡情况。 从战场实际情况来看,乌军近期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在库尔斯克等关键方向,乌军反攻遭遇挫折,部分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前线士兵的描述和俄军的战报显示,乌军在装备和人员上的损耗远超官方公布的数据。 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导致乌军大量装甲车辆被摧毁,人员伤亡激增。而泽连斯基政府公布的伤亡数字明显偏低,与战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数据上的矛盾,为西方媒体的质疑提供了现实依据。 西方媒体的态度转变,也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政策调整有关。随着战争的持续,西方国家国内对乌克兰的支持度出现分化。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加剧,尤其是特朗普可能再次当选总统,其对乌克兰的政策倾向与拜登政府有所不同。 特朗普曾公开表示,若再次执政,将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谈判,甚至暗示可能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媒体可能通过质疑泽连斯基的可信度,为调整对乌政策寻找舆论支持。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此前曾援引西方情报机构的数据,称乌军伤亡人数远高于泽连斯基公布的数字,这可能是为了削弱美国民众对继续援助乌克兰的支持。 此外,泽连斯基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和权力集中现象,也削弱了西方对其的信任。近年来,乌克兰多次曝出征兵体检机构腐败、国防部采购贪腐等丑闻。 2024年10月,泽连斯基下令解散负责征兵体检的机构,原因是大量官员通过腐败手段获取虚假伤残证明,逃避兵役并骗取福利。这些腐败问题不仅影响乌军的战斗力,也损害了泽连斯基政府的国际形象。西方媒体可能借此机会,将腐败问题与数据造假联系起来,进一步质疑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 在国际舆论层面,俄罗斯的宣传战也对西方媒体产生了一定影响。俄罗斯方面一直指责泽连斯基政府隐瞒伤亡数据,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西方媒体透露所谓的“内部消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多次公开质疑泽连斯基公布的数据,称其为“虚假宣传”。虽然西方媒体通常对俄罗斯的宣传持谨慎态度,但在乌军战场表现不佳、西方支持意愿下降的情况下,部分媒体可能倾向于引用俄方信息,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 从泽连斯基政府的角度来看,其公布的伤亡数据可能确实存在低估的情况。在战争期间,各国政府通常会出于稳定士气、争取国际援助等目的,对伤亡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泽连斯基政府也不例外。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和西方援助的减少,这种数据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例如,北约内部文件推测乌军伤亡达196万(含92万阵亡),而泽连斯基公布的数字远低于此。这种巨大的差距,使得西方媒体和情报机构难以继续接受乌方的官方数据。 此外,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压力也在增加。随着战争的延长,乌克兰民众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上升。2025年6月的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首次跌破50%,而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民调支持率飙升至90%。 扎卢日内主张“防御优先”,被视为更务实的代表。这种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可能促使西方媒体重新评估对泽连斯基的支持,转而寻找更符合西方利益的政治人物。 国际组织的相关报告也为西方媒体的质疑提供了支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平民伤亡人数远超官方公布的数字,这反映出乌方在数据统计和透明度方面存在问题。虽然这些数据主要涉及平民,但也间接削弱了泽连斯基政府在军事伤亡数据上的可信度。 西方媒体突然集中指责泽连斯基撒谎,是战场形势变化、西方政策调整、乌方内部问题以及国际舆论博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泽连斯基政府公布的伤亡数据与战场实际情况、西方情报机构评估、国际组织报告之间的矛盾,为媒体的质疑提供了事实依据。 而西方国家国内政治压力和对乌政策的不确定性,则推动了媒体态度的转变。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国际政治和舆论场中的权力博弈。
一夜之间,风向大变!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都开始指责泽连斯基撒谎。 当
天天纪闻
2025-07-22 15:09:24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