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戴高乐航母刚回港,法军上将就当着全世界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现场西方记者目瞪口呆: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敢穿越海峡? 刚结束“克莱蒙梭-25”远洋任务的法国海军上将,风尘仆仆地站到了全球记者面前,意气风发。 他宣称,此次法国航母编队之所以能兵不血刃地完成部署,全凭“戴高乐”号的强大实力,足以震慑任何对手。 谁知话音刚落,一名记者便单刀直入:“那你们为什么不敢穿越台湾海峡?”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刚才的豪言壮语被十足的尴尬所取代。 这番硬话的底气,源于不久前结束的一场雄心勃勃的全球部署。 法国海军派遣了它唯一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率领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和其他辅助舰艇,从土伦港口出发,穿过地中海和印度洋,向西太平洋进发。 法国方面将此行称作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本国航母在亚太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法国媒体更是直白地冠以“42000吨外交”的标题,意图清晰:这艘航母就是法国全球影响力的流动招牌。 一路上,法国海军也没闲着。 在印度洋上,他们和印度进行了两艘航空母舰的联合训练;到了南海之后,他们还把美国,日本,菲律宾都叫着“维护航海自由”的口号,进行了一次联合演习。 为了凸显技术实力,法军还特意强调“戴高乐”号新装了四个数据中心,以提升战场信息处理能力。 然而,在这场精心编排的“肌肉秀”中,与中国海军的频繁遭遇,却成了法方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据法国军官透露,编队还没完全进入南海,中国海军的一艘054A型护卫舰就已经如影随形。 而在后续的航行中,他们前后总共遇上了三四十艘中国军舰,甚至包括中国的“山东舰”航母。 有趣的是,法军对此的解读颇有几分“自我安慰”的意味。 他们认为,这种近乎“包围”的态势,恰恰是中国海军给予的“特殊礼遇”,证明只有法国这样的大国海军,才配得上如此兴师动众的“关注”。 法方还特别提到,中国军舰全程只是“安静地跟着”,既无无线电警告,也无危险动作,态度比对美军“客气多了”。 那位海军上将更是补充道,遭遇“山东舰”时,法军已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言下之意,正是这份戒备“震慑”了中方,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这套“实力震慑”的叙事,却在记者那个尖锐提问下,显得不堪一击。 既然如此强大自信,为何在关键的台湾海峡选择绕道而行? 面对质疑,法方的解释是当时部分舰船需要补给,且穿行台海“没有意义也不安全”。 这种说法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一个宣称做好了万全开火准备、不惧任何对手的航母编队,却因为“不安全”而避开一条国际航道,这前后的矛盾,暴露了其“秀肌肉”背后真实的色厉内荏。 说白了,法国清楚得很,穿越台湾海峡会被中国视作严重的挑衅,极可能引发不可控的紧张局势。 对于法国而言,逞一时之快去触碰中国的核心利益,不仅捞不到任何实际好处,反而会把关系搞僵,这笔账谁都会算。 所以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规避风险。 这恰恰说明,尽管口头上强硬,法国在行动上依然严格遵循着对现实力量的评估。 进一步看,这场远征也照出了法国海军的真实家底。 “戴高乐”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水的老舰,其搭载的“阵风-M”舰载机也只是四代半水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中国的海军正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增长着。 一个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的例子是:中国海军每年投入使用的新船只数量,很有可能比法国所有船只加起来还要多。 因此法军在南海遇到的那三四十艘中国军舰,对解放军来说,不过是自家门口的日常巡逻兵力,根本无需为谁特意“集结”。 法国将这种常态化监控视作“特殊礼遇”,实乃为自己找寻台阶,从而维系其大国颜面,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开脱之举。 毕竟法国海军已经快半个世纪没有打过大规模海战了,仅凭一艘航母和几架四代半战机,就想在今天的西太平洋横行无忌,未免太低估了对手。 所以当法国航母编队真正与中国海军的庞大存在迎面相撞时,双方在体量和层级上的巨大差距,想必让法方瞬间清醒。 那位海军上将在回港后迫不及待地高调宣讲,或许不全是自我吹嘘,也可能是在向欧洲乃至世界传递一个他亲眼所见的讯息:中国的海上力量已经今非昔比,任何国家在制定全球战略时,都必须正视这个新的现实。 归根结底,“戴高乐”号的这次远航,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全球海军力量格局的变迁。 当传统强国的“面子”遭遇新兴大国的“里子”,逞能的话术终究要被现实的引力拉回地面。 而未来的国际海洋秩序,也必将在这种一次次的碰撞与试探中,被重新塑造。
法国戴高乐航母刚回港,法军上将就当着全世界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现场西方记者目瞪口呆
经略简料
2025-07-24 11:14:09
0
阅读:0